
為了因應季後賽高強度而生的Stephen Curry專屬戰靴,一改去年「.5」的命名方式,最新3代季後賽版本結合Curry背號改稱「3ZER0」,並改動鞋面材質與與三處的碳纖維穩定片,究竟這樣素材方面的變動,能否為整體性能帶來加分?
重 量(Weight):
US 9號單腳重386克,原以為在少了三塊碳纖維穩定片以及鞋面材質改為大規模網布的情況下能降低整體重量,考量到生產誤差之下重量可視為與CURRY 3的單腳380克相當。
抓地力(Traction):
整雙鞋唯一沒有變動的部分,與CURRY 3高、低筒完全相同的外底紋路,簡單來說CURRY 3表現如何,這雙鞋就會給你一樣的優異穩健抓地力水準。
不過,CURRY 3ZER0仍未改善CURRY 3外底材質沾粘沙塵的老毛病,於維護狀況不佳的場地穿著,需多留意抓地力會出現與新鞋狀況不一致的衰退問題,務必多加清潔外底維持應有的抓地力。
緩 震(Cushion):
看似沿用與CURRY 3相同的緩震配置,但這回季後賽版本的CURRY 3ZER0很有誠意的連中底都調整。捨棄原先講求快速反應的全腳掌CHARGED,改為以OrthoLite鞋墊加上全腳掌Micro G中底,並在後腳掌放置一塊CHARGED材質的雙密度緩震。
CURRY 3ZER0整體腳感比起CURRY 3要柔軟Q彈不少,對於球場上無論跳投、衝搶籃板等落地對於雙腳的衝擊減緩與舒適度,比起CURRY 3皆有顯著提升。
反 應(Responsiveness):
Under Armour較早期常用的Micro G就主打兼具反應與緩震的優異中底材質,但品牌近兩年較常使用主打快速反應的CHARGED中底,雖然Micro G對於切入第一步的反應比不上CHARGED的頂級水準,但不犧牲過多反應腳感來提升緩震與舒適度的特性,仍是各品牌中底緩震材質的一時之選。
包 覆(Lockdown):
3ZER0與CURRY 3最大的差異就在包覆,由原先外側Threadborne、內側anafoam的頂級材質,改為網布配上fuse塗層現今籃球鞋常見的配置,從填充物到鞋帶系統的貼合程度皆比CURRY 3來得差。
CURRY 3ZER0版型變化不大,只是前段所提的鞋面材質以及內襯填充物的改變,造成腳趾區域上方有著明顯的多餘空間,建議挑選原尺寸,腳掌較寬的鞋友可能需要一些穿著時間將拇指外側的fuse塗層弄鬆,否則會有些微壓迫的情況產生。
支 撐(Support):
由於材質與包覆因素,3ZER0的鞋面強度明顯不如CURRY 3以雙材質Threadborne與anafoam交織下穩固,但仍屬中規中矩的支撐水準,足以應付一般的賽事強度。
雖然3ZER0少了CURRY 3由兩側與中底碳纖維穩定片組成的「META-WING」支撐設計,仍補上TPU加以「托住」雙腳,中底穩定片雖然也改為TPU。不過筆者反而喜歡這樣的變動,因為原先CURRY 3腳踝下方兩側碳纖維保護性當然無庸置疑,但穿久之後總覺得有點太過「堅硬」,不如3ZER0適度的TPU來得舒適靈活。
總 評(Overall):
不少人將CURRY 3ZER0戲稱為CURRY 3的「平民版」、「減配版」,其實這些稱號有些言重了,雖然確實在看得到的地方(鞋面、碳纖維等處)改變配置用了較便宜的材質;但3ZER0卻也在看不見的部份確實進行了升級(中底緩震材質),而筆者對於這樣的改變感到非常滿意。
另外,眾所皆知Stephen Curry打球時都會配戴護踝,保護早期經常受傷的腳踝。CURRRY 3ZER0可能是第一雙專為穿著「護踝」的鞋友所打造的籃球鞋,需要穿護踝的朋友在挑選新球鞋時,由於護具的關係而被迫買較大的尺寸,但CURRY 3ZER0由鞋帶與腳踝兩側連接帶結合的設計可將腳踝區域「放寬」,讓你不用委屈,選擇合腳的尺寸即可,此處能深深感受到鞋款設計上的用心與貼心。
(最高分為S,之後依序為A、B、C、D、E)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