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男籃狂潮和「野獸」林志傑可能是最後一次代表中華隊出賽,連續兩天在2015瓊斯杯男籃賽吸引近兩萬名球迷,盛況空前,過去兩天全台幾乎沈浸在瓊斯杯中華英雄旋風和野獸魅力。
中華首戰延長賽84:82勝日本,次役69:77負菲律賓,「球給志傑」是中華男籃進攻第一選擇,第二選擇「球給曾文鼎」是中華隊最主要兩套進攻戰術打法。
「球給志傑」是過去3-5年中華男籃進攻核心,關鍵球的處理,戰術發動,還有進攻軸心,都圍繞在林志傑身上。
球給志傑,問題在那?是好是壞?籃球迷在贏日本、輸菲律賓之後,都有很多評論。
許晉哲是過去三年中華男籃總教練,他從2012-14連帶三年,有機會和時間做出調整,從2012球給志傑,到2013得到歸化球員戴維斯,到2014球給志傑+團隊籃球,許晉哲做出很大戰術調整。
中華隊不能把球權都集中在志傑身上,這是許晉哲去年很重要的調整,加上志傑去年有傷,狀況只有六、七成,戴維斯在2014仁川亞運受困歸化資格又不能上場,中華隊必須拚防守、護籃板、打團隊籃球。
中華男籃過去3-5年會形成「球給志傑」氛圍和主流打法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志傑一直是中華隊最好的play maker,他比中華隊控球後衛更有主宰力和創造力,教練、隊友、戰術打法都會圍繞志傑。
另一個原因是中華隊控球後衛功能作用的削減,控球主宰力、節奏掌控和攻擊力都不強情況下,迫使教練在戰術上必須更依賴志傑發動、主導。
有人質疑今年中華隊總教練周俊三,我認為並不恰當,在執教國家隊經驗和經歷上許更多於周,而且這是周俊三今年重新掌兵符,他失去主力控球葛記豪(受傷),過去8年中華隊最好的第三控球陳世念,成為今年主控,當中華隊後場組織核心、進攻、身材都出現問題,「球給志傑,再給鼎仔」很難改變。
中華隊以往在打法和進攻上有兩個特色,一是三分火力,但那需要人來瘋手氣和節奏,運氣成分居多,二是快速攻防轉換,這是中華隊進攻兩大主流。球給志傑只是一部分,並不礙事。
今年瓊斯杯前兩戰打下來,中華男籃籃板球都輸,籃板大幅落後,那會有快速攻防轉換和空位三分出手機會,加上三分球一向靠手氣支撐,林志傑一不準,三分失靈,全隊都受影響,進攻端自然當機。
戴維斯傷停半年後復出,狀況大不如前,控球後場又缺人欠外線少進攻牽制力,球給志傑再給鼎仔,是中華隊最後最終必要手段打法。
周俊三當然會調整,這要給他時間,也要給控球信心,同時期待戴維斯狀況可以更好一點,每個環結缺一不可。
因為中華男籃控球後衛不是太矮,就是組織力創造力不好,再不就是外線不穩定,未來幾年看不到超級新星接棒,所以我才會建議,積極去確認林書緯的歸化、本土球員身分,他有機會在兩、三年內成為國內最好的控球選項。
(圖片來源/網路)
球給志傑,不是不好,而是迫不得已,因為中華隊從來就打不出日本籃球那種「緊密團隊合作」,有穩定投籃、出色橫向掩護、球員戰術素養純熟,以及精采默契十足的強弱邊戰術傳導。如果志傑三分失靈,手氣不好,或者中華隊籃板失守,三分不瘋,只剩拚防守,就會陷入目前中華男籃的困境。
怎麼在「球給志傑和鼎仔」兩套戰術主流中,找到更多擋拆、底線滲透接應和高低位進攻搭配,是中華隊接下來要克服的挑戰。
以目前中華隊的人才、人手和球路特色,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