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男籃需要輸入新血,新血很多仍是小鮮肉,除了旅美大學180公分後衛陳盈駿、195公分前鋒胡瓏貿,這兩個是即戰力,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SBL還有那些小鮮肉?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雅虎運動)
174公分後衛蔣淯安是一個,他真的很棒,未來還會更好更可怕。但我真的不確定,174公分的身材和對抗性、防守強度,未來在國際賽能有多大發展空間,這是我的憂慮。
在國際賽舞台上,如果你不快、不高、不壯,就要很準,非常準,而且聰明,洪志善就是最好示範。
蔣淯安夠快但不夠刁,他需要更多經驗和信心。他夠準,但不夠穩,他還需要一、兩年磨練。
191公分擅打爛仗,橫衝直撞往往讓對手束手無策的周儀翔是一個,周儀翔肯定是一號戰將,但他橫衝直撞的打法,在罰球線以上有開放空間就能突破,發揮作用,一旦落到到罰球線以下,空間被壓縮之後就被限制住,打國際賽面對高強度攻防,還剩下多少功能,也是一種挑戰。
192公分張宗憲,別忘記他,傷癒健康之後,他還是一把刀。
190公分,國內最好1.5號位置衛鋒球員呂奇旻是一個,呂奇旻是用腦袋和技巧打球的聰明球員,國內目前最好的控球、持球、分球、視野能力最好的非控球後衛,打國際賽呂奇旻必須練得更準、更穩,他才能掙得一席之地。
中華隊更需要195公分以上的鋒線,有力量、有對抗性、能扛禁區、會拉籃板,同時具備攻擊力和手段的前鋒。
198公分周柏臣和周伯勳是首選,但兩人投籃都不穩定,進攻武器單一,周伯勳能跑有速度和奇襲能力,但對抗性、力量都不足,周柏臣還欠信心磨練。
南韓197公分,23歲大前鋒李承炫是最棒典型,他有力量能扛禁區,進攻手段多樣,低位有腳步,轉身突破都有十足威力和攻擊方式,外線和中距離跳投水平就像後場球員一樣穩定。可惜,國內並不生產這樣的大前鋒。
197公分陳冠全,201公分李家瑞是可造之材,兩人都很年輕,但如果只是擺在SBL成長,沒有特別重訓和養成計畫,在未來兩年內給予更多壓力和養分,將來擺上中華隊,打國際賽,很可能作用、功能都會受到限制。
中華男籃需要換血,你要把這些年輕人在一、兩年內通通送上火線,局部換血也可以,但誰來帶他們,長期跟蹤、養成、特訓,誰有這個執教能力,中華籃協又能給予多少的支援和培養,那需要的不只是打一屆亞錦賽或亞運的預算。
打國際賽最重要的基礎是「能防守」,不管是那個位置,其次是「功能性」,外線要準要穩,籃板要好要凶,力量要強要足,身高當然重要,但對中華隊來說,那已經不再是第一層考量,防守和功能性才是最主要抉擇基礎。
換上小鮮肉,還得換上一個有執教和調整能力,願意接受考驗和承擔勝敗的總教練,在這一切基礎上,最最重要的根本就是「財力」,沒有錢,談什麼都是假的。
從歸化球員到小鮮肉,從換血或換將,從重點培養到階段養成,從SBL聯賽到國家隊重點培養計畫,這一切都需要有專人負責,定期長期規畫追蹤監督,這樣的工程早已超乎台灣籃球的能力與傳統。
中華男籃國手昨晚陸續回來,謝謝你們,辛苦了。接下來中華男籃找誰來接,用誰去打,重整計畫,財力需求,很多很多的困難與困境才剛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