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聯每年都要在CBA休賽期去美國特訓。以前還可以說是為了去美國見女朋友,可是現在女朋友已經升級成了老婆,孩子都生了,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去特訓,就說明真的是去訓練了。
還記得剛去NBA的易建聯非常瘦,可是經過幾年歷練和增重之後,看到的易建聯已經成了「魔鬼筋肉人」。
姚明的情況也是類似的,去了美國之後增重明顯,徹底成了內線霸王。
姚明和易建聯去了美國都搖身一變,升級成了「象腿」和「魔鬼肌肉人」。為什麼他們在中國就練不成這個樣子呢?要說舉國體制的便利性和實效性,要是從美國僱專業的教練,買專業的器材都可以,美國的飲食也可以弄得到,為什麼中國的球員就練不出來?
一般美國的增重都是在休賽期,是因為我們休賽期有好多國家隊比賽,一直在集訓,導致無法長肉?但也不是每個球員都要為國家隊效力。
首先,是中國球隊沒有這種正規力量訓練的認識。
之前中國國家隊給隊員們練基本功。都需要國家隊給隊員練基本功了,可想而知球隊平常的訓練強度有多少。
其次,是中國水平普遍一般,氛圍也不好,所以練不出來。
打個比喻,中國都做十個俯臥撐,自己也跟著做十個;如果上進點就做十五個,結果到了美國發現人家都做五十個。
第三,在中國根本沒有系統的飲食、訓練以及關於作息的訓練。
很多球員都在浪費自己的天賦。職業球員居然去街邊吃雞蛋灌餅,去小店裡吃牛肉麵,更甚還有吃路邊烤串麻辣燙的,這些都是中國還不職業的表現。
最後要說的就是,中國球員心理上覺得「夠了」。
如果這些球員只是為了打CBA的話,根本不用練那麼強的力量。大家力量都是那個水平,防守強度也不可能跟NBA比,所以與其去練力量,還不如把時間用在技術和戰術的訓練上。
而且CBA球員大部分還都是體制內球員,訓練水平和意識還是脫離NBA太多。姚明和易建聯去了NBA,你不增重增加力量,就跟人沒法對抗,說白了不練力量你吃虧,那你不練也得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