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籃球的高峰在2013年亞錦賽,當時由黃金世代林志傑、田壘、呂政儒領軍闖進亞錦賽四強,但是兩年後的亞錦賽中華隊在小組賽就慘遭淘汰,同時也顯示出台灣籃壇急需換血,這段世代交替的過程,以及中華隊戰力和台灣籃壇究竟發生了什麼?資深球評朱彥碩近日接受《動網》專訪,語重心長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解讀。內容整理如下:
Q1. 中華隊黃金世代一一卸下國家隊戰袍,你如何看待這段換血的過程?
我個人認為這段換血的過程太慢了,林志傑、田壘、呂政儒這批球員,他們實際上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包括在中華隊、亞洲賽、國際賽的歷練,所以到了2013年可以說是一個開花結果的階段,但是在那個時候,年輕的小將就應該補進來了,也許至少要有三個以上,培養他們成為下一個世代的接班人。另一方面台灣籃球還有一個老問題,我們比較沒有充份的長人,我們看到曾文鼎、田壘一用就用了十幾年,一直沒有機會退下來,最後終於可以用歸化的方式,歸化到一個可以扛內線的球員,但是這始終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還是要自己去培養比較足夠的長人,即便是陳盈俊、胡瓏貿他們世代接上來,但是如果要去跟之前林志傑他們世代來相比的話,能打的人還是顯得太少。
(本文照片均由FIBA官方授權提供:FIBA Asia Cup)
Q2. 下次的世代交替,中華隊哪裡可以做得更好?有什麼地方是現在就必須重視 的?
我覺得中華隊首先比較要重視的是人才培養的延續性,現在我們看到職業隊有一個最大的缺失,我們球員在基層都培養得很好,可是高中好的球員就到美國去,到美國去回來之後他也不在台灣打球,跑到大陸去打球,在職業賽部份是一個缺失,總不可能之後12個都是旅外球員回來打,這是台灣籃球自己必須去思考的問題。
Q3. 綜觀亞洲盃男籃資格賽,你如何看待中國、日本等強勁的對手,而你又會特別關注其他哪些國家?
實際上我們現在的實力在亞洲盃打日本、中國都沒有勝算,但是我沒有那麼肯定中華隊的出線,因為看得出來有些國家的球隊事實上有在進步,比如說像印度,所以現在中華隊已經沒有太多閒暇去管我們這些老對手怎樣,反而要去重視新銳的對手。我接下來也會比較關注日本隊,包括我們曉得八村塁進到NBA、渡邊雄太加上歸化球員,所以他們整體實力,我覺得在今年到明年的階段會達到一個我們沒想過的高度。
Q4. 台灣的學生籃球非常火熱,SBL卻墜入冰點,這問題出在哪裡?
說到台灣籃壇目前降到冰點這個問題,首先從客觀條件來說,台灣市場確實不是那麼大的一個地方,最主要關鍵性問題在於,到底把籃球聯賽當做怎麼一回事?SBL翻翻滾滾打了10多年以來,在制度上我認為沒有比較進步,只有在一些小問題做文章,比如說選秀。姚明曾經問過我,「你覺得SBL有沒有什麼中國籃協可以借鏡的地方?」我只想了三秒鐘就回答他,「沒有。」唯一台灣能夠在籃球比較驕傲的是我們學生聯賽,我覺得在高中基層的部份做的非常好,但是有一點,基層賽事的觀眾不一定會帶到大學、SBL過去這段時間並沒有一個很強的領導核心,不管是對的方向還是錯的方向都沒有人出來說話,我覺得這是最糟糕的。
Q5. 你如何看待中華職籃(CBL)喊出在喊出在11月開打的口號?
我到現在為止,都不知道我們下一個聯賽到底叫SBL還是CBL,這叫荒謬,突然成立CBL後面雖然有政策支持,但是政府推不動企業去做這件事情,那有什麼用,籃協不想當阻擋成立職籃的最大阻力,我認為籃協應該出來說到底是支持還是不支持,另一方面這不是單單職業化的問題,也不是政府給你減稅措施,企業就會支持,做這件事到底給人多少信任度才是最關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