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79應該屬於法國隊難忘的比分,當終場哨聲響起,法國球員們已克制不住情緒,彼此擊掌慶賀。這必然是一場寫下新歷史的比賽:即使面對的不是眾星美國隊,但他們仍擊敗全員皆NBA球員並且晉級四強。而另一件要提及的事情是:隊中這些在NBA效力的名字,長久以來,幾乎都被傲慢的美國人嘲諷著。
就是這一群法國人被美國所歧視,幹掉了由Popovich帶領的夢幻隊。Nicolas Batum打進3+1,Frank Ntilikina投進了葬送比賽的三分,Nando de Colo砍下了18分,Rudy Gobert拿下21分16籃板,並在最後送上兩記麻辣火鍋,而真正將美國人的信心擊潰到谷底是Evan Fournier,每一記出手,都是絕對不合理:頂著包夾上籃,交叉步後接急停跳投,以及那個超困難三分橫移跳投。
10天前,他就是這樣在諾天王的注視下,用一記金雞獨立送走德國。
在世界盃之前,未必有多少球迷看過Fournier的比賽,只能通過數據,判斷出他剛過完生涯最低效的一年:在魔術,他的打法就很不合理,充斥著令兩方教練都不知所措的進攻選擇,在僅有的5場季後賽,他更是效率奇低,以至於到了世界盃,人們也沒把他放在法國的主要核心裡,他們討論著Gobert和Batum能帶著球隊走多遠,Fournier總被忽略。
但此時,法國10號場均拿下21分,排在賽事第4位,從第二輪開始,分別是24分、31分和22分,他的三分球命中率,44.8%。
在世界盃的強度上,他更像Jordan:用高難度動作完成得分。而一向被認定為「自幹」的打法,也因為巨大的威懾力而變得遊刃有餘:最後一分鐘,他在右側三分線一個假動作,三個人撲上來,他順勢一個地板傳球,Gobert轉過身來,大力灌籃。
26歲的Fournier,和比他大了一歲的好兄弟Gobert,宣告了法國籃球新時代的來臨,這12個人裡,最年長的Colo 32歲,最年輕的Ntilikina 21歲。他們的比賽沉穩而激情四射,浪漫和暴力兼具。在他們戰勝美國隊的第一時間,屬於上一代的標誌人物Tony Parker,在Twitter上打出了一個響亮的「Yes!」
Yes!!!! 👏🏼👏🏼👏🏼 https://t.co/Em8LpGlCbC
— Tony Parker (@tonyparker) September 11, 2019
Fournier成為法國一員,並帶領球隊創造新的歷史時,他還是沒有太多的豪語壯語,「一場一場來,搶好籃板,避免失誤,讓我們一起期待結果吧。
Fournier全場嗨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