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BA國際籃總對走步違例新解(2017年迄今),以及所謂「收球時第0步」的認定,我應該是研究最深入,理解最深,但不一定最懂或正確的人。
我用自己拙劣動作和稍慢跨步,幫助大家看清楚,做了三種不同跨步、解讀、示範和最終判讀。
那些「收球後可以跨三步上籃的說法是百分百錯誤,太不專業,產生誤導。收球後就是兩步上籃,收球同時或收球前的偷步或跨步,那就是1步之差,需要球員基本動作和本事,跨得自然漂亮+節奏流暢,也就是FIBA放寬走步新解的第0步」。
我找出四種不同情況做解讀和說明:
狀況一:收球同時或收球前的第0步(好球)
這種球和跨步動作,很多學校、教練都在訓練球員適應FIBA新解,其實這種動作和流暢度,籃球場上早就存在,有時候做出來的動作會被吹走步違例,有時不同。我在20年前打球就經常做,但一半被吹走步,一半沒有。
狀況二:下球、跳躍、空中收球、雙腳落地,再跨兩步上籃(走步違例)
我一直以為這樣可以,結果我錯了。國內資深裁判好友給我的解讀是,下球後,跳在空中,收球兩腳同時落地,那麼其中一腳就是所謂「中樞足」,你只能再跨一步上籃,跨兩步就是「中樞足」移動,這是走步違例。
裁判對「中樞足」的認定和走步違例,關鍵在這裡。
— Dongtw (@tvdongtw) January 18, 2020
狀況三:收球後先偷一步,也就是最近許多人說收球可以跨三步上籃(走步違例)
這並不難懂,收球後才開始跨步,節奏就是不對而且會卡卡,收球後不能跨三步上籃,那肯定是「中樞足」已經移動。
HBL光復高中後衛陳宏恩那一球在跨步前0.2或0.3秒時已經先收球,收球後才跨出第一步,那跟我示範狀況一的「第0步」情況不同。
SBL九太科技後衛賽森那一球,他是在跨出所謂「第0步」後才收球,再跨兩步上籃,看起來像是走步違例,事實上他也被吹了走步。但我認為賽森這一球才是真正好球,也是「第0步」最好示範,非常乾淨。
陳宏恩的「第0步」是收球後才開始跨,因此他的跨步上籃怎麼看都是走步,而且很不協調節奏不順,大多數裁判當下直覺都會判決走步。但這一球為何場上三個裁判都沒下哨,我的經驗告訴我:他們當下都楞住,來不及下哨。
— Dongtw (@tvdongtw) January 18, 2020
狀況四:快攻時隊友傳球,跳在空中接球、雙腳落地,連續動作兩步上籃(好球)
原本我把這種球當做是「狀況二」,情況相同,我以為這樣可以,因為下球、空中收球、兩腳同時落地,再跨兩步上籃,為何走步?
裁判好友給我的解讀是:下球代表你已經運球,中樞足已經確定,接快攻球時,跳在空中,接球、雙腳同時落地,你還沒有下球、運球,只要連續動作可以直接跨兩步上籃,這是好球。
我並不認為用「中樞足」來解釋狀況二是很恰當的解讀,但裁判好友和我的裁判老師都這麼解釋,我也只能聽從,尊重專業和裁判精神,請大家要記得。
這是我目前對「FIBA走步新解」理解情況跟大家分享,我相信我的解讀和判讀、分析,應該很接近正確和真實。
但我更相信,國內有一半以上裁判這種球肯定吹不出來,當下都無法正確判讀,這就是主觀和自由心證,一切都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