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群8至10歲的孩子,來自安徽馬鞍山市馮橋小學。他們來自農村,租住在城市的一角,為進體制內苦練跳水兩年。結果是要麼回家,要麼選入省隊集訓,這就是孩子們的兩種出路。
今年56歲的胡旗軍是孩子們的教練。胡旗軍年輕時從省隊退役後先後從事體操、技巧、跳水等項目教練已經30多年。然而在孩子們看來,他既是教練又是爸爸。自從2012年7月3日抵達合肥訓練那一天開始,孩子們就以“爸爸”來稱呼胡旗軍,這讓胡旗軍倍感溫暖和自豪。圖為胡旗軍在對孩子進行指導。
這隻“業餘”跳水隊在省體育局大院裡租住了一間兩室一廳的民房,胡旗軍讓自己的妻子來到合肥,幫孩子們燒飯、洗衣,照顧孩子們的起居。後來又將自己剛剛從省跳水隊退役的女兒叫來協助自己訓練孩子,並擔任孩子的文化課輔導。就這樣,孩子們又有了“媽媽”和“姐姐”。
“爸爸”對孩子們很親近,但訓練卻十分嚴格。在這兩年裡,爸爸給孩子們制定了嚴格的作息時間,每天早晨7:20起床,晨練然後早餐,上午9時準時抵達跳水館訓練,直到11:30結束,中午孩子們午餐後午休,下午上文化課或者訓練,晚上孩子們可以看電視,直到晚上10點必須休息。圖為胡旗軍在用杆子示意孩子的動作和高度,對孩子要求十分嚴格。
隨同胡旗軍教練一道前來的有倪佳、董子陽、胡瓊丹、丁繼霞、朱子怡、王子辰、盧宏宇、李浩、孫明浩、彭躍明、董超凡11個孩子,當時他們最小的只有6歲,最大的也只有8歲。他們分別來自阜陽、淮南、蚌埠、滁州、蕪湖、馬鞍山等地的農村,他們的父母幾乎都在馬鞍山打工。圖為像這樣吊著時間一久就會渾身難受,但孩子們依然在堅持。
他們從不會水開始,從一個個簡單的基本動作開始,教練胡旗軍手把手教,每天除了基本功外,就是動作訓練,一遍一遍,從不會到熟悉。圖為孩子們每天都會去做基本功訓練。
這11名孩子在2012年和2013年舉行的安徽省少兒跳水錦標賽中,連續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僅僅2013年孩子們個人就拿到15個金牌,12個銀牌。圖為一名孩子倒在墊子上,自己溫習動作。
2014年9月6日,安徽省第十三屆運動會跳水單項比賽將在孩子們訓練了兩年的省跳水館舉行。隨著比賽時間的逐漸臨近,胡旗軍的心情也變得複雜起來。一方面孩子們在接受兩年訓練之後,將交出一份什麼樣的答卷。另一方面,隨著比賽的結束,孩子們就將和他分別,要麼入選省隊集訓,要麼迴歸學校課堂學習。圖為孩子們的基本功訓練每天都會堅持。
每天上午10時,位於合肥市蕪湖路的安徽省跳水館裡一片熱鬧。孩子們迅速爬上高高的跳臺,排在同伴們的後面,等待下一跳的開始。圖為孩子們一個動作要重複很多次,直到教練滿意。
幾分鐘後,幾個同伴陸續完成自己的第一跳後,他們會來到跳臺邊緣,目光投向臺下池邊的教練,然後做好準備,在得到教練的命令後,她向前一躍,鑽入水中。然後迅速鑽出水面,再次將目光投向教練,希望得到教練的指正。之後再次回到跳臺,開始自己的下一跳。
101、102、103……一個動作重複多少次,孩子們自己都不知道,直到教練認為可以跳下一個動作為止。
入秋後,合肥的天氣逐漸涼爽起來。幾個小夥伴們蜷縮著身體,打著哆嗦,剛剛從水裡鑽出來,身上的水滴沒有擦去,顯得有些寒冷。
整個跳水館裡除了孩子們還有一些大哥哥大姐姐,但現場除了教練的喊聲水花聲和偶爾動作精彩教練和同伴們鼓勵的掌聲外,現場顯得格外安靜,一切都在默默地進行著,孩子們彼此之間似乎也在較著勁。
在兩年的訓練中,這個臺階,這個跳臺,孩子們爬過多少次連自己都不清楚。
這是孩子們的最後一堂訓練課,明天開始她們就將休息調整。9月6日,安徽省第十三屆運動會跳水單項比賽將這裡舉行,自己的父母也將來觀戰。訓練了兩年,能不能拿到冠軍,能不能表現出色,贏得省隊教練們的青睞,將關係到她們的未來,孩子們倍感珍惜。圖為跳水臺對面是一面國旗,孩子們從小就被灌輸著為國家而戰的思想。
這兩年訓練吃了不少苦,但是能夠進入省專業隊集訓的機會有多大?除了考慮體質、天分、長相因素外,還要看能力和運動天賦等。其他人則會被打回原形,回到小學繼續從事文化課學習,過和正常孩子一樣的生活,從此大多數孩子就會告別跳水。圖為孩子們每天的訓練就是不斷的跳水、上岸,每天這樣不斷重複。
即使極少數能夠進入省隊集訓,幾個月下來如果不適合還將被淘汰。當然即便進入省專業隊,能夠進入國家集訓隊的機會也最後看成績。胡旗軍的女兒在省跳水隊訓練了8年,未能進入國家集訓隊,如今退役後開始輔助父親從事跳水教練。“這就是體育的規則。”胡旗軍說,自己也是從這條路上走過來的。圖為10歲的朱子怡背上有很多傷,這都是拍打水面後的結果。
一個孩子在給另外一個在訓練中受傷的孩子擦藥水,這個孩子的屁股在杆上磨破了。
傍晚,“父親”和“姐姐”帶著孩子們回到出租屋,“媽媽”會做好熱騰騰的飯菜等著他們。兩年的時間,孩子們隨著胡旗軍遠離家鄉,在一個封閉的環境裡摸爬滾打兩年,不知道10天后比賽結束,孩子們離開時會是一個怎樣的情形,儘管胡旗軍說自己還會回到陳橋小學開始新一輪挑選和訓練,儘管胡旗軍說已經習慣了這種分別,但從他的眼神中依然可以看出絲絲不捨,更何況孩子們。圖為孩子們吃得很香,午餐是土豆牛肉和兩個炒菜。
11個孩子一起睡在客廳裡搭起的通鋪上兩年時間。
苦盡甘未必來,這就是體育的現實。這些兒童業餘隊成了中國體育事業的基石。胡旗軍說,他們中間的幾個可能會進入省隊集訓,也有可能會有人出現在奧運賽場。中國從來就不缺乏優秀的跳水運動員,儘管困難重重,但是會有更多的孩子會為之復出努力。
胡旗軍和即將分別的孩子們在一起合影。
從左至右:倪佳,9歲;朱子怡,10歲;董子陽,9歲;丁繼霞,9歲;董超凡,8歲;胡瓊丹,10歲。
從左至右:王子辰,10歲;彭躍明,9歲;李浩,10歲;盧宏宇,9歲;孫明浩,10歲。多年後他們也許會和田亮、郭晶晶的名字一樣響亮,也許會和正常孩子一樣的快樂地生活,無論怎樣,尊重孩子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