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球星滿足以下幾個條件:Ⅰ被媒體普遍高估,但實際上並沒有得到過重量級個人榮譽。Ⅱ當他被交易,全世界都認為他的球隊會徹底擺爛完蛋。Ⅲ他不是純防守型球員——那麼恭喜,Ewing定律很可能就將在他的身上應驗。
第一個公開提出“Ewing定律”的是美國著名籃球作家Bill Simmons,2001年他在自己的專欄裡提出了這個概念,在專欄中他表示,促使他和他的朋友發現這個定律的是發生在90年代紐約尼克隊身上的奇怪現象——在球隊核心Ewing受傷或因犯規過多無法出場時,尼克的表現往往難以解釋的好。
作為“Ewing定律”直接指向的球星,Ewing自然是解釋何為“Ewing定律”的最佳案例,事實上,在Simmons的專欄發佈前的兩年間,尼克隊和Ewing的表現正好從正反兩面完美的為“Ewing定律”下了定義,而Ewing生涯與尼克之間的恩恩怨怨則為“Ewing定律”一詞做出了詳細的註腳。
首先是1999年季後賽,當時尼克剛剛完成老八傳奇,東區決賽對上溜馬——在上世紀90年代末,溜馬堪稱尼克苦主,兩隊在1995年和1998年兩度相遇,最終溜馬都取得了勝利,Miller的垃圾話和奪命三分更是在兩隊的恩怨上劃下了重重的一筆。
開賽前,媒體和球迷普遍都不太看好尼克的晉級前景(尤其是考慮到尼克在與溜馬最近的11次交手只贏了3場),而第二場比賽中Ewing的受傷更是給紐約人澆了個透心涼……本來實力就不如對手,隊中內線核心又因傷報銷,尼克人的童話故事恐怕要就此結束了。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人跌碎眼鏡,沒了Ewing,在尼克一直鬱郁不得志的Larry Johnson反而在第三場找到感覺,在溜馬隊防區予取予求砍下26分,而年輕的Camby也活力十足,替補出戰砍下21分11籃板的兩雙,前兩場在籃板上佔不到便宜的尼克反而在Ewing報銷之後單場贏了9個籃板。
更戲劇性的一幕發生在終場前,比賽結束前11秒,尼克落後3分,勉強開出邊線球之後,Larry Johnson在三分線外面對防守拔起三分命中,同時裁判哨響判罰加罰——整個麥迪遜廣場花園瞬間沸騰,尼克也在最後時刻逆轉比分獲勝。
對尼克來說,Johnson的這個絕殺可能球隊整個賽季最關鍵的一球,此戰過後,尼克不僅在大比分上取得了對溜馬的領先,而且球隊上下多年對溜馬(主要是Miller)的積怨也終於得到了釋放,第五場天王山之戰,Camby再次從板凳上跳出砍下21分13籃板6火鍋,被提上先發的Sprewell也19投9中得到29分,尼克隊拿到東區決賽的賽點。
第六戰,士氣高漲的尼克隊已經無法阻擋,在全場觀眾“為Ewing而戰”的呼喊中,尼克徹底摧毀了溜馬,該場比賽,從不手軟的Reggie Miller被防到18投僅3中只拿到8分。而與他對位的Allan Houston則彈無虛發砍下32分,最終尼克在沒有Ewing的情況下4戰3勝,反而取得了系列賽的勝利。
勝利的喜悅能掩蓋很多問題,而總決賽上被馬刺雙塔虐殺的經歷也讓紐約人懷念Ewing一柱擎天的低位防守,然而事實的真相卻往往總以人最不想看到的方式被揭開——來年東區決賽,尼克與溜馬再度相遇,前兩戰尼克全部敗北,籃板累計輸了13個,更關鍵的是,球隊核心Ewing則再次因傷退場……
其實該年已經是尼克隊連續第13年殺入季後賽,而Ewing也已是38歲高齡,更關鍵的是賽季結束後他與尼克的合約也將到期。假如Ewing就此退休,那麼雖然其職業生涯有所遺憾,但至少能保證離開的姿態足夠優雅。
但永不放棄的Van Gundy和尼克隊卻聯手給了Ewing一個天大的玩笑,系列賽第三場,哀兵出戰的尼克再折大將,Marcus Camby只打了5分鐘就因傷離場,但這反而激起了尼克隊眾將的鬥志,尼克雙槍休士頓和Sprewell雙雙爆種與Miller和Jalen Rose對位飆分,雙方打出兩隊交戰史上少見的高命中率(尼克52.7%,溜馬56.9%),最後尼克全場壓制溜馬扳回一場。
這一場比賽啟發了Van Gundy,同時也啟發了媒體和各路籃球專家——連續三年季後賽面對同一對手,Ewing在時球隊2勝7負,Ewing不在時4勝1負,以上數據究竟說明了什麼簡直不言而喻。第四場,尼克再黑Ewing一把,主場有驚無險的擊敗溜馬,把大比分扳成了2-2。
向來以尖酸刻薄而聞名的紐約媒體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沒有Ewing尼克更強”這個觀點開始頻繁出現在報端,在第四場比賽結束後,某記者甚至將這個問題直接甩到了Ewing臉上,結果憤怒的Ewing拒絕回答拂袖而去……“從為Ewing而戰”到“沒有你我更幸福”,聯盟的風向變化就只需要短短的一個賽季。
媒體順風而行是職業道德,球迷做牆頭草也是人之常情,但對於Ewing本人來說這一切卻成為了不可原諒的侮辱。作為一個牙買加移民,Ewing對美國乃至美國文化始終抱有一種“外地人”的態度,而從小就異常的身高和並不俊美的長相也給他留下了一定的陰影。“我是個異類”——這就是Ewing一直以來心態的真實寫照。
最早給予Ewing幫助的是他的大學教練Thompson,作為一個70年代在聯盟打球的前NBA球員,Thompson在種族歧視氾濫的年代中形成了一種“和陌生人保持距離”“以我對抗整個世界”的人生觀,當他成為喬治城大學的教練之後,他也將自己這種有些受迫害妄想症的人生觀灌輸給了每一個他執教的球員。
與此同時,Thompson教練深知職業球員在退休後生存的不易,因此他要求自己的每個球員都必須要在大學完成4年學業(直到1996年的Iverson才開了綠燈),於是Ewing就這樣在他手下被訓練了4年,成為了一個標準的“John Thompson式”的黑人運動員:不討好球迷,不作秀,不友好,不信任媒體。
這樣的一個球員,如果被放在鳥不拉屎鹽湖城或許能成為城市標誌,但問題是,尼克隊的主場位於世界之都紐約。更何況Ewing加入聯盟的80年代正是湖人“show time”席捲聯盟之時,紐約人也希望自己的球隊能打的華麗漂亮——顯然,Ewing那種沉緩的霸王龍打法不可能做到這一點,自然,他也很難成為紐約球迷的寵兒。
知名體育作家卡梅倫-斯陶在他1993年出版的《the Golden Boys》中曾經這樣描述Ewing:“相對與英雄,Ewing在球迷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更接近一具噁心低能的殭屍……就算是在紐約,他也一樣不受歡迎……他古怪而冷漠,對待記者像是對待麻風病人,除了能打,球迷們無法找到喜歡他的理由。”
性格打法不討喜是一方面,Ewing本人在球場上的表現也絕不是無懈可擊,事實上,與尼克球迷“救世主”的預期相比,從1985年加入尼克開始,Ewing的表現在很長時間內一直無法達到人們的要求。
新秀賽季,Ewing出戰50場,雖然數據上場均20分9籃板十分亮眼,但紐約尼克隊卻反而比上賽季還多輸了一場。當時球隊總教練Hubie Brown對Ewing十分不滿, 在被尼克炒掉之後他這樣評價Ewing:“他在與對方有身體接觸時無法完成火鍋,籃板控制範圍也比較小,抓不住球,同時補防時過於積極,無謂的犯規非常多……總之他的打球習慣真的非常糟糕。”
身為名人堂級教練,Hubie Brown對Ewing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前四個賽季打完,作為聯盟“最優秀的新生代大中鋒之一”,Ewing的場均籃板甚至還不到9個,而場均犯規則多達4次,尼克隊在他的帶領下三個賽季最佳戰績僅有38勝——相比之下,早一年參選的Olajuwon已經帶隊殺入總決賽了。結果為此尼克連續炒了Brown和Bob Hill兩任教練。
Hill的繼任者是前NCAA名帥Pitino,與前任不同,Pitino十分瞭解Ewing,他與Ewing很早就相識,高中時Ewing就曾經常去當時Pitino執教的波士頓大學球館練球。來到尼克以後,Pitino很快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所在——與其他自帶體系的超級中鋒不同,Ewing的發揮需要建立在隊友的充分配合和帶動下,而以往的教練卻總希望依靠Ewing的戰鬥力來帶動隊友,這在思路上是完全錯誤的方向。
很快Pitino就在尼克建立了一套以緊逼+轉換進攻為主的戰術體系,這與Ewing大學時打的戰術類似——當隊友如餓狼般撲向對手外線持球人的時候,Ewing“糟糕的防守習慣”反而能在協防中貢獻出更大的能量,於是很快Ewing的場均火鍋數瘋長到了3.5次以上,抄截也多達1.5次,由此帶來的球權轉換快攻和扣籃徹底解放在以前往往要在低位1對2甚至1對3的Ewing,尼克的戰績也提升到了52勝。
然而好景不長,1989-90賽季,Pitino因為與管理層的矛盾而離隊,Ewing此時雖然已經完成從菜鳥到巨星的蛻變,打出了生涯最佳的場均28+10的數據併入選聯盟第一陣容(生涯唯一一次),但他的球隊卻重新開始輸球,和後來鬧過轉會的Kobe、LeBron、Howard一樣,當時的Ewing對此也十分不滿,並計劃離隊。
1991年,Ewing與尼克和紐約媒體的關係到了瀕臨破裂的程度,Ewing想離開紐約成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了穩住Ewing,尼克請來了被湖人逼走的冠軍教頭Pat Riley,並送上一份6年3300萬美元的大合約,但Ewing不為所動依然堅持要離開,他甚至私下給尼克發佈了最後通牒,列出了6支自己想要加盟的球隊:湖人、塞爾提克、勇士、太陽、拓荒者、子彈。一場有關Ewing的爭奪戰就此開始。
在當時NBA與球員的勞資協定還比較粗糙,因此球員合約中的奇葩條款並不鮮見,比如Ewing,當時他的合約規定規定,如果Ewing的薪水不是聯盟前四,那麼他有權跳出合約尋找下家,而1991年Ewing的薪水剛好排名聯盟第四,於是為了得到他,勇士隊突然給Chris Mullin開出新合約,讓其薪水剛好超過Ewing——如果這個合約生效,那麼紐約人將只能看著Ewing在夏天白白離開尼克而拿不到任何補償。
最後在Stern的干預下(是的,類似“以籃球方面的原因”這種理由其實很早就出現過),這種明目張膽的野蠻搶劫沒有成功,但關於Ewing的談判卻還在繼續,尼克的總經理Checketts一度表示,如果Ewing真的想走,那麼尼克會聽取一切報價,然後想辦法滿足他的任何要求,但最終Ewing的追求者還是全部被Checketts的獅子大開口嚇跑,Ewing還是被留在尼克。
雖然無可奈何,但Ewing最後還是接受了這個現實,開始與Pat Riley一起構建屬於他們的鐵血軍團。但經過這一折騰,Ewing在球迷心中本來就不算好的形象又大打折扣,甚至有人在尼克主場麥迪遜廣場花園專門噓Ewing,而在另一邊,尼克管理層對Ewing的信任也在這次轉會事件中被消耗殆盡,Ewing至此再也不是尼克的非賣品。
1994-95賽季,尼克主動策劃針對Ewing的交易,他們聯繫魔術,打算以Ewing為核心籌碼換取O’Neal——這在當時從尼克的角度看來是非常瘋狂的舉動,畢竟Ewing則剛剛帶隊打過總決賽,但此時O’Neal與魔術管理層的暗中不和則成了推動雙方交易談判的第一推動力,尼克開始對O’Neal展開追逐。而除此之外,尼克送走Ewing還有三個關鍵的理由。
第一是Ewing糟糕的總決賽表現。在1994年總決賽上Ewing在與Olajuwon的對位中幾乎完全落了下風。7場比賽Ewing場均得到18.9分12.4籃板4.1火鍋但命中率只有36.3%,而Olajuwon的數據則是場均26.9分9.1籃板3.9火鍋,命中率達到了50%。事實上在關鍵時刻,尼克很少為Ewing設計單挑Olajuwon的戰術,反而是更加信任Starks的外線投籃。
第二則是因為O’Neal恐怖的崛起速度,在1994-95賽季尼克與魔術的前四場比賽中,魔術在O’Neal的帶領下贏了三場。而其中每一場比賽O’Neal都徹底打爆了Ewing,在這四場比賽里O’Neal的數據是場均40.3分13籃板,命中率62.8%,Ewing場均僅27.3分8.8籃板,命中率47.9%。
第三則是Ewing自己的性價比,1994-95賽季,Ewing在面對Robinson甚至是師弟Mourning時已經很難再佔到優勢,該賽季在與David Robinson的兩場比賽中,Robinson場均32分12.5籃板可以說刷爆了Ewing(場均17.5分7.5籃板),而在和Mourning的三場對抗裡,Ewing場均27分14籃板雖然小勝Mourning的22分13籃板,但黃蜂三戰全勝。因此換句話說,此時Ewing在聯盟中鋒的排名上很可能連第四都拿不到,而他的薪水在下個賽季就將達到1800萬美元,比其他三人加起來都高。
最終這筆Ewing換O’Neal的交易在Pat Riley的極力反對下被暫時擱置了,但事後對球隊失望之至的Riley卻選擇離開。對於Ewing來說,這一變故無疑是釜底抽薪,因為Pat Riley始終是球隊中最信任他的人,而新來的Don Nelson則是O’Neal的鐵桿粉絲,果然,Nelson剛到球隊沒多久就又重新鼓動管理層開始了有關Ewing換O’Neal的交易,雙方的矛盾很快升級到了更衣室譁變的程度。
最終為了息事寧人,尼克只能讓Don Nelson走人了事,而尼克也就此失去了交易O’Neal的最後機會,隨著O’Neal轉投洛杉磯,Ewing轉而向尼克大開口,索要了一份4年7000萬美元的大合約來尋求安全感。最終經過討價還價這筆合約的金額被縮小到了6800萬,其中第一年Ewing薪資達到2000萬。
不過事實證明,給一個超過36歲的老將超大合約風險是極端巨大的,1997-98賽季,Ewing因為膝傷只打了26場比賽,回來之後他的雙膝上就裹上了厚厚的大護膝。1998-99賽季,Ewing歷史性的退出了20+10俱樂部,而且該賽季裡他得分超過20的比賽裡尼克僅有6勝8負。關於“Ewing效應”的最初印象積累也從此開始。
到了這個時候,Ewing的職業生涯已經走向了尾聲,1999-00賽季,與Ewing相愛相殺了快20年的尼克表態希望Ewing能以尼克人的身份退休,暗示Ewing離開賽場,但對Ewing來說,沒有帶隊奪冠始終是他心中的一個疙瘩,於是在季後賽期間,他明確表態希望球隊能再給他提供一份3-4年的合約,讓他再來帶隊衝擊冠軍……東區準決賽之前,雙方陷入僵局,然後就是文章開篇的故事:尼克0-2落後溜馬,接著Ewing受傷缺陣,然後球隊連扳兩場……
所以當天王山之戰開打之前,Ewing不顧反對執意選擇帶傷復出,不為別的,就為證明自己這把老骨頭還值得再爭一枚戒指……
然而最終事情想著一切都不利於Ewing的方向發展了,他的的迴歸沒有起到他希望的效果,相反,球隊因為他對球權的把控徹底失去了節奏,天王山之戰,尼克全場只有3次助攻,脆敗溜馬。第六戰,Ewing玩命砍下18+14,但對面的Miller卻射下全場最高的34分……
傷退,球隊獲勝,復出,球隊落敗——Ewing就以這樣自己打臉的悲劇的方式結束了自己1999-00賽季,同樣也結束了自己的尼克生涯,而這次充滿諷刺意味的復出也為“Ewing定律”列下了最恰當的註腳,一年後,Bill Simmons將這一定律公之於眾,人們很快發現很多球員和球隊都暗中符合這一定律。
但無論如何,Ewing已經成為了這一現象的代名詞,他用自己悲劇的職業生涯,完美的詮釋了“Ewing定律”的全部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