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NBA在2006年後禁止高中球員直升NBA之後,2005年的Amir Johnson(本賽季加盟塞爾提克)就成了NBA最後一個高中生球員,至此之後,那些摩拳擦掌的高中天才們就只能選擇在NCAA中先打磨一年再考慮NBA的事情,這著實讓很多的經紀人著急上火,也讓不少急功急利的NBA球隊唉聲嘆氣。
然而世事難練,很多所謂的“天才”就這樣在NCAA中被打出了原型,而更多的球員則在這一年的磨練中展露出了自己的才華,最終壓過了曾經的天才,得到了NBA的青睞,今天我們就從07年開始,盤點一下歷年來的高中生球員排名。
2007年,這一年的高中生質量總體來看相當的高,而他們中的大部分也成為了後來08-09屆NBA新秀中的中堅力量,其中包括了08屆的前7順位中的5位,以及09屆前4順位的中的三位。
排名第一的Love當時身高206公分。打中鋒,被認為還有繼續長高的空間,球探認為他的球風類似70年代名人堂Unseld,但Love更強的是他有一手不錯的進攻和投籃,而他的問題則是太大的體重和過高的脂肪含量,這讓人擔心他未來的膝蓋健康和移動能力。
排名第二的Eric Gordon和第三Mayo則是該屆高中生中最強的兩個後衛,但與現在大部分人所傳“Mayo曾被看做Kobe接班人”的言論相反,當時球探反而認為Gordon的球風更接近Kobe,而Mayo的未來發展模板則是Billups。而從日後的發展看來,Gordon的確是一個比Mayo更強的得分後衛,只是傷病限制了他的進步。
Rose當時排名這屆高中生的第五位,球探認為他在高中級別的比賽中沒有展現足夠的技術,但身體素質和體格卻已經達到NBA級別,部分球探甚至表示,Rose只要跳投穩定性得到提高,那他馬上加入NBA都沒有問題。
Rose高中影片:
以上幾位多少說明了球探應有的水準,但接下來這幾位的表現則只能說是走眼了,比如Harden,在當時僅僅排名這屆高中生的第21位,球探指出他的防守注意力太差,難以在大學級別得到教練信任,同時還需要提高自己的投籃穩定性,部分球探認為,Harden未來最好的的發展模板是左手版的Pierce。
其他在當時被看低的球員還包括如今快艇的內線搭檔Griffin和Jordan,這兩人在當時的高中生排行榜中一個排名第17(Griffin),一個排名第25(Jordan)。而後來經過大學之後,Griffin升為狀元,而Jordan乾脆掉到了第二輪。
在他們身後,還有類似Parsons(排名第44)Turner(排名第49)和Teague(排名第67)這樣的逆襲者,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學籃球對一個球員的歷練作用。
經過了2007年的人才井噴之後,2008年的的高中生整體水平明顯下降,時至今日,排名前十的高中生只有一人次入選全明星,其中更是有不少人更是壓根沒有在NBA站住腳。
當時的第一高中生是Jennings,球探對其給出的報告是:“在同年級中具有絕對統治力,超出所有人一個檔次。攻防兩端都能掌控局面,唯一的缺點則是抄截過於賭博。”而在高中畢業之後,Jennings更是特立獨行的沒有加入NCAA,反而去了意大利淘金,這在當時一度引發轟動。
Jennings高中影片:
2008年是絕對的後衛大年,Jennings之後,排名第二的Samuels在NBA只是第二輪的水準,而第三第四的Evans和Holiday都在NBA站穩了腳跟,當時Evans的評語是“強壯高大版Iverson”,Holiday則是“Conley與Iverson的合體”或者“控衛版Wade”,而兩人的缺點都是——手上沒球就不會打比賽了。
而本屆高中生中日後發展最好的內線則是當時排名第20的Monroe和第7的Zeller。球探當時認為Monroe有能力搖擺到三號位,因此需要加強投射,而Zeller則需要考慮增重來適應未來可能要打的中鋒位置。
由於2008級高中生整體水平較差,因此後程逆襲的球員也比較少,其中最大的逆襲者是排名第53的Klay Thompson——高中時Thompson是三號位小前鋒,因此一度被認為對抗不足,來到大學被教練改造後改打得分後衛的他反而打出了自己的水平。
相比前兩年高中生中都有天賦出類拔萃的人選,2009屆的高中生整體實力相差不大,因為在排名在日後出現了很有意思的翻轉,排名最高的Bradley跌出了樂透區,而他後面的Wall卻成了狀元。
Avery Bradley在當時被排為第一高中生,理由是其出色的運動能力和防守,而且相比Wall,他的優勢是投籃能力更好,但這些特點讓他在進入大學成為了一個專職的防守球員,導致選秀順位一路下跌,最後掉到了第19順位。
排名第二的則是Favors,作為大前鋒他比Cousins靈活,爆發力更強,防守也更優秀,並且在麥當勞全明星賽上拿到了MVP,當時球探認為他的進攻開發潛力巨大,未來模板將會是巔峰期的McDyess。
而司職中鋒的Cousins當時排名第4,他的比賽態度和籃球智商讓人擔憂,遇到強硬防守時表現就會不穩定。但Cousins體格完美,技術細膩,還有三分球投射能力(所以本賽季Cousins射三分並不能算是心血來潮),因此依舊被看做是2009屆高中生中的第一中鋒。
後來成為狀元的Wall高中時期和Bradley齊名,但因投籃能力欠佳因此只能排名第五,有球探認為他打法太過“純控衛”,在陣地戰中創造機會能力欠佳,而且暴露了一些體能問題。
John Wall高中影片:
2010年之後,由於網絡通信的發達,加之各級籃球聯盟對球探的重視,在高中生排名的中後段已經再難出現落網之魚,加之球員實力提升,2010年高中生排名前十者最終9人至少到了NBA輪換級別水平。其中不少如今還成為了球隊的核心。
Harrison Barnes當時排名2010級高中生第一名,當時他在高中級別的比賽中表現出了極其全面的身手,不少球探甚至在報告中表示Barnes讓他們想到了LeBron。在當時普遍認為,Barnes未來的發展方向還不明確,因為他在太多的方面都展現了足夠的潛力。
Barnes高中影片:
Kyrie Irving屈居Barnes和Sullinger之後排名2010屆高中生第三名,球探報告中提到他能熟練的運用擋拆(這一點很像Deron),同時基本功紮實,球場表現十分老成。不過在一次實訓中被Joseph打爆讓他的評價有了些許回落。
如今的火箭虐菜狂魔Terrence Jones當時排名第十,當時其未來要打的位置還沒有確定,有不少人通過出色的敏捷度看好他未來在NBA成為一個大個小前鋒,發展成類似Odom之類的球員。然而可惜Jones的投籃能力表現並不穩定。
Tristan Thompson此前一度在這屆高中生中排名第一,他的運動能力和防守範圍得到了極高的評價,但在高年級學長離隊之後,他沒有如大家預想的扛起球隊,人們也發現,他的攻擊手段並不高明,沒有穩定的投籃,於是預測排名才開始下跌。他當時的模板是發展正確版的Tyrus Thomas。
2011年是鋒線年,排名前10的高中生沒有一個控衛——雖然其中Austin Rivers被認為未來必須向控衛方向發展。
濃眉哥一年漲了7英寸,這讓他之前練就的控球和投籃技巧成為了非常關鍵的技術優點,雖然體格依舊不夠壯碩,但高中畢業時他的增重計劃已經初見成效。不過球探對他未來的發展方向依舊不太確定,相當多的人認為他未來會成為類似Durant那樣的長條敏捷型得分怪物。
Austin Rivers當時司職得分後衛,排名2011屆高中生總第三,僅次於Davis和Drummond。Rivers出色的敏捷度,優異的臂展和對場上空間感的掌控,打球流暢不拖泥帶水。但他的身高不足以適應NBA的二號位,爆發力和力量也不夠強。
當時排名第十的小前鋒LeBryan Nash有一個屌炸的名字……不過他未來在大學的發展卻並不像他的名字預示的那麼順利。
2011屆高中生中有兩個日後的逆襲者,第一個是當時排名第21的後衛MCW,那時他的位置是得分後衛。球探批評他的得分能力不足,沒想到日後轉型控衛反而解決了這個問題。
另一個則是排名第42位的Otto Porter,後來他做了2013屆的探花,並延續了低開高走的習慣,本賽季他是NBA進步最快獎的有力爭奪者。
2012屆高中生,又一個小年,值得一提的是Bennett在這屆高中生中排名第七,這也可以看出他的天賦本來也不算太優秀。
值得一提的逆襲者是排名第71位的Rozier,他在今年被塞爾提克在首輪選中了。
2013屆高中生則是大年,因此順延下來2014年也一直被當做了NBA的選秀大年。Wiggins、Parker、Randle等都是目前NBA球隊期望的重建關鍵人物。
這屆高中生中的逆襲者則是排名第50的扣將LaVine。
2014屆情況類似2009屆,日後的球員發展相較之前的榜單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比如榜眼Russell,當時被認為是個得分後衛,僅排名第13。
而狀元Towns當時僅排名第九。球探報告裡認為他對抗比較差,而且太容易犯規——這和他日後的NBA報告差距並不大,只是在大學中,他將自己的包括防守、護框和傳球投射方面的優勢全部兌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