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看完本賽季的魔術球迷都會對埃文-富尼耶的表現議論紛紛。
他的表現起伏不定,如果魔術隊想要更進一步的話,那他們就必須要在這個位置上進行升級了。
這樣掙扎的情況在富尼耶的整個魔術隊生涯里其實並不多見。在前幾年他一直都是一名堅定而可靠的射手。也許魔術隊要求他進行了過多的持球衝擊內線,但他無疑是球隊最好的三分射手。
在他穿著魔術隊球衣的前四個賽季里,富尼耶場均能得到15.6分,三分線外命中率為37.9%,有效命中率為52.7%。這些數據並不是全明星級別的,但很難稱得上是不穩定。
不幸的是,在2018-19賽季球迷們之前一直都有的擔憂終於變成了現實。
他打出了魔術生涯最差的一個賽季,場均能得到15.1分,這是自他2015年加盟魔術隊以來得分最低的一次。富尼耶的三分命中率也降到了生涯最低的34%,50.9%的有效命中率也是生涯最差的表現。
不過富尼耶在其他方面有了一定的進步。他場均助攻數達到了生涯最高的3.6次,2.5的勝利貢獻值和-1.1的在場正負值也是目前的生涯最高。這並不值得大書特書,但他確實在這些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但總的來說,他對球隊的主要貢獻仍然來自於進攻端,他是球隊的頭號三分射手,但本賽季他在比賽中並沒有將這項優勢轉化為得分——尤其是在季後賽中,富尼耶5場比賽三分球34投只有8中,命中率23.5%。
他的掙扎很難解釋,即使是他自己可能也不行。富尼耶需要繼續保持自信,但前提是他得能把球投進去。
許多NBA球員都被貼上了「不穩定」的標籤,而富尼耶上賽季的表現客觀地說無疑算是極不穩定了。
但他的表現到底有多不穩定呢?
讓我們拿出放大鏡仔細觀察富尼耶的2018-19賽季,儘管得到的答案對這位得分後衛來說很糟糕,但還是留有一線希望的。
有關「霍林格比賽評分標準」(GmSc)
在Basketball Reference網站上,約翰-霍林格創造出了一個「比賽評分」標準,這項數據能夠大致追蹤到一名球員在比賽過程中所做的一切並進行最終評分,這項標準的計算公式是這樣的:
得分+0.4*進球數+0.7*進攻籃板+0.3*防守籃板+抄截+0.7*助攻數+0.7*火鍋數-0.7*出手數-0.4*罰球投失數——0.4*犯規數-失誤數=最終得分
一般來說比賽評分的平均分為10分,如果能得到40分的話那就意味著非常出色了。
而這項數據並非沒有缺陷。
例如,比賽評分(以下用GS代替)並不能像PER那樣將攻防速度算在其中。同時有一些數據並不是那麼突出的球員會很容易被埋沒。例如德拉蒙德-格林18-19賽季的GS值就連平均數都沒有。
然而這個指標還是能提供一個粗略的衡量標準,簡單而直白地看到一名球員在本場的表現如何。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項數據統計里得到最高分的是1990年喬丹對陣克里夫蘭騎士隊拿下69分的那場比賽,緊隨其後的是科比81分屠龍之戰。
所以儘管GS數據還存在著一些缺陷,但總體來說還是瑕不掩瑜。而這項指標則會更好地幫助我們定義和量化富尼耶在18-19賽季表現到底有多不穩定。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使用幾名球員的GS標準差來探討他們在18-19賽季的具體表現。
標準差就是用于衡量球員每場比賽評分的波動程度的。因此用GS標準差來看每名球員在例行賽的穩定程度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但這還不夠,字母哥在19年的標準差比穆迪埃還高,這是否說明穆迪埃表現比字母哥更穩定?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更厲害的球員通常來說數值就更高,因此GS的標準差並不能區分出來從15到5和從35到25之間的區別。
因此,球員的GS平均值也被包括在內。
在這篇文章里,我加入了一個係數(以下稱為GS係數)來論證球員GS平均值和GS標準差之間的關係。GS係數越低,說明這名球員的發揮穩定地在自己的平均值之間徘徊,即我們所說的真·穩定發揮。
我們整理出來的數據
我們從Basketball-Reference網站和標準差的角度研究了聯盟中擁有一定出場時間的得分後衛們的表現。
誠然,如今的NBA更趨向於「無位置籃球」,所以想要把所有和富尼耶打得位置相似的球員的數據都列出來——尤其是側翼球員——是很困難的。
所以我們就將目光聚焦在了每隻球隊的主力2號位上面。
有些球隊的二號位輪換很有意思(克里夫蘭騎士隊和底特律活塞隊尤甚)。對於那些球隊,我們只取了所有符合條件的球員。
如今萬事俱備,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富尼耶的表現究竟如何?上賽季他表現不穩定的言論是否言過其實?
答案是一個大大的「不」。
(譯者註:挨個打中文名字太費勁了,大家湊合看一下吧,看懂是沒問題的)
球員姓名 | 球隊 | 出場次數 | 先發次數 | 場均上場時間 | GS平均值 | GS標準差 | GS係數 |
霍樂迪 | NOP | 67 | 67 | 35.9 | 17.503 | 5.686 | 0.325 |
比爾 | WAS | 82 | 82 | 36.9 | 19.068 | 7.417 | 0.389 |
東契奇 | DAL | 72 | 72 | 32.2 | 15.818 | 6.962 | 0.440 |
拉文 | CHI | 63 | 62 | 34.5 | 15.775 | 6.998 | 0.444 |
布羅格登 | MIL | 64 | 64 | 28.6 | 12.553 | 5.684 | 0.453 |
德羅贊 | SAS | 77 | 77 | 34.9 | 16.525 | 7.528 | 0.456 |
希爾德 | SAC | 82 | 82 | 31.9 | 13.990 | 6.754 | 0.483 |
布克 | PHX | 64 | 64 | 35 | 17.981 | 8.738 | 0.486 |
巴特勒 | PHI | 65 | 65 | 33.6 | 16.526 | 8.126 | 0.492 |
路威 | LAC | 75 | 1 | 26.6 | 14.489 | 7.383 | 0.510 |
蘭姆 | CHA | 79 | 55 | 28.5 | 11.829 | 6.150 | 0.520 |
英格拉姆 | LAL | 52 | 52 | 33.8 | 11.775 | 6.168 | 0.524 |
約什-理查德森 | MIA | 73 | 73 | 34.8 | 11.864 | 6.324 | 0.533 |
Donovan Mitchell | UTA | 77 | 77 | 33.7 | 15.090 | 8.060 | 0.534 |
Victor Oladipo | IND | 36 | 36 | 31.9 | 13.997 | 7.678 | 0.549 |
Dwyane Wade | MIA | 72 | 2 | 26.2 | 10.367 | 5.719 | 0.552 |
Klay Thompson | GSW | 78 | 78 | 34 | 14.395 | 8.348 | 0.580 |
CJ McCollum | POR | 70 | 70 | 33.9 | 13.817 | 8.240 | 0.596 |
Joe Harris | BKN | 76 | 76 | 30.2 | 9.851 | 6.032 | 0.612 |
Tim Hardaway, Jr. | DAL | 65 | 46 | 31.6 | 10.871 | 6.944 | 0.639 |
Bryn Forbes | SAS | 82 | 81 | 28 | 8.045 | 5.252 | 0.653 |
Wes Matthews | IND | 69 | 23 | 30.3 | 7.787 | 5.200 | 0.668 |
Gary Harris | DEN | 57 | 48 | 28.8 | 8.700 | 5.903 | 0.679 |
Marcus Smart | BOS | 80 | 60 | 27.5 | 8.420 | 5.798 | 0.689 |
Evan Fournier | ORL | 81 | 81 | 31.5 | 9.706 | 6.724 | 0.693 |
Eric Gordon | HOU | 68 | 53 | 31.7 | 9.426 | 6.607 | 0.701 |
Danny Green | TOR | 80 | 80 | 27.7 | 8.355 | 5.919 | 0.708 |
Terrence Ross | ORL | 81 | 0 | 26.5 | 10.085 | 7.590 | 0.753 |
Will Barton | DEN | 43 | 38 | 27.7 | 7.770 | 5.859 | 0.754 |
Rodney Hood | POR | 72 | 45 | 26.3 | 7.558 | 5.765 | 0.763 |
Reggie Bullock | LAL | 63 | 44 | 29.8 | 7.606 | 6.060 | 0.797 |
Kevin Huerter | ATL | 75 | 59 | 27.3 | 7.065 | 5.650 | 0.800 |
Justin Holiday | MEM | 82 | 38 | 31.8 | 7.595 | 6.223 | 0.819 |
Damyeon Dotson | NYK | 73 | 40 | 27.5 | 7.166 | 6.044 | 0.843 |
Landry Shamet | LAC | 79 | 23 | 22.8 | 6.182 | 5.472 | 0.885 |
Alec Burks | SAC | 64 | 24 | 21.5 | 6.569 | 5.925 | 0.902 |
Josh Okogie | MIN | 74 | 52 | 23.7 | 5.438 | 5.246 | 0.965 |
Luke Kennard | DET | 63 | 10 | 22.8 | 6.586 | 6.403 | 0.972 |
Garrett Temple | LAC | 75 | 49 | 27.2 | 5.452 | 5.388 | 0.988 |
Langston Galloway | DET | 80 | 4 | 21.8 | 5.516 | 5.816 | 1.054 |
Terrance Ferguson | OKC | 74 | 74 | 26.1 | 4.019 | 4.385 | 1.091 |
Avery Bradley | MEM | 63 | 49 | 30.2 | 5.846 | 6.700 | 1.146 |
Bruce Brown | DET | 74 | 56 | 19.6 | 3.103 | 3.562 | 1.148 |
Brandon Knight | CLE | 39 | 26 | 18.9 | 4.097 | 4.832 | 1.179 |
從表格中我們能看出什麼
在被評估的44名球員中富尼耶的GS係數排名第25,大致在中間位置徘徊——這我們都能看出來,對吧?
那麼,為什麼我們需要這個表格和所有這些數據呢?
再仔細看,我們會發現一些更有趣的小數據。
富尼耶的GS平均值為9.706,標準差為6.724,GS係數為0.693。
再往下看幾名球員,除了一名球員以外(巧了,這個人叫特倫斯-羅斯)其他人的GS平均值都比富尼耶低。
如果一名球員的GS平均值很高的時候,人們也許會希望那名球員的標準差會更低一些。也就是說,在任何一個比賽之夜裡富尼耶都可以發揮得更穩定,簡而言之就是不那麼神經刀了。
相反,GS平均值在富尼耶之上的幾名球員,例如喬-哈里斯(9.851),德韋恩-韋德(10.367)和小蒂姆-哈達威(10.871),他們要麼發揮更穩定標準差更小,要麼標準差更大但是高光時刻表現比富尼耶多得多,這彌補了他們被偶爾手感冰涼的夜晚而拉低的GS值。
同理可證,如果一名球員(富尼耶)的標準差為6.724,那我們就很自然地希望這名球員的GS平均值更高一些,從而使這麼大的差值留下一些下降的空間,也就是我們說的即使發揮不好也有一定的基本盤作為保底,例如巴迪-希爾德(標準差為6.754,但是GS平均值為13.990)或者扎克-拉文(標準差為6.998,GS平均值為15.775)。
這些數據更加印證了GS係數的重要性,同時也體現出了富尼耶的表現是多麼地反常(悲哀的是,他的隊友特倫斯-羅斯也是一名這樣的球員)。
最終數據顯示,魔術隊的隊員和球迷,甚至富尼耶自己可能也不太清楚自己在今天晚上到底會有怎樣的表現。
即使他的GS平均值表示他在過去一個賽季里大體還是一名平均水準的得分後衛,但他在每一場比賽里的起伏實在太大,這使得過去貼在他頭上的「一名堅定而可靠的射手」的標籤(譯者註:開頭說的原話)被徹底地撕了下來。
對結論的反思
GS值告訴我們埃文-富尼耶在2019年的表現相當的不靠譜,但也有一些可以進一步思考的事情。
首先,從富尼耶在魔術隊的幾個賽季表現進行縱向對比是很有必要的。
自從來到奧蘭多以後,「不穩定」這個標籤似乎從來沒有像上文提到過的那樣在富尼耶身上展露得那麼明顯:
Season | 出場數 | 先發數 | 上場時間 | GS平均值 | GS標準差 | GS係數 |
2018-19 | 81 | 81 | 31.5 | 9.706 | 6.724 | 0.693 |
2017-18 | 57 | 57 | 32.2 | 11.865 | 5.989 | 0.505 |
2016-17 | 68 | 66 | 32.9 | 10.810 | 5.731 | 0.530 |
2015-16 | 79 | 71 | 32.5 | 10.472 | 6.476 | 0.618 |
2014-15 | 58 | 32 | 28.6 | 7.497 | 5.264 | 0.702 |
數據顯示在前幾年的富尼耶綜合考量其實表現還比較穩定。
從GS平均值來說,2019年是他除了來到魔術隊第一年以外最不穩定的一年。在從2015到2018的其餘三個賽季里富尼耶都是魔術隊在二號位表現最穩定的一員。
所以儘管GS值已經告訴我們魔術球迷在18-19賽季觀看富尼耶的場上表現時有多麼抓狂了,但我們所希望看到的並不是他偶爾能得到30-40分,而是希望他能在每個夜晚都能穩定地拿到15-18分,在這方面他完全有能力做到更好。
我們還應該考慮到2018-19賽季是富尼耶第一次接受總教練史蒂夫-克利福德的執教,而克帥一直以來都以強調身體對抗和防守聞名。
他要求富尼耶加強自己在防守端的表現,而富尼耶也在場上做出了回應。他的防守效率值是2016年以後的最高峰,而且防守貢獻值和防守正負值更是生涯最佳。
這種類型的統計結果並不能體現在霍林格公式當中,相對於基礎數據而言它更依賴於高階數據。
關鍵的挑戰
不需要特別懂球,僅僅是一個看過魔術隊本賽季幾場比賽的球迷都能大聲地告訴你:富尼耶在18-19賽季的表現就跟坐過山車一樣。
但是GS數據顯示富尼耶正處於「不穩定的空氣」之中。他能在一場比賽中給你交出0分的空白答卷,緊接著就會在下一場比賽中大殺四方。
但富尼耶在防守端的成功,加上數據的局限性——一些人認為霍林格的GS值太過看重得分——為那些完全不稀罕GS數據的球迷們提供了一個不錯的論據。
這就有點過了。即使GS數據關注了過多的得分數據,但是富尼耶的進攻表現明顯落差太大,以至於讓一個完全不關注的人來看上面的數據還以為富尼耶本賽季是拖著一根斷了的手指在打球呢。
富尼耶確實在防守端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在進攻端可以菜得如此摳腳。
這個休賽期魔術隊留下了上賽季全部的主力陣容,這套陣容幫助球隊自2012年以來第一次打進了季後賽。尼科拉-武切維奇和特倫斯-羅斯都得到了大合約。球隊又從奧本大學選中了另一個可能在長期培養計劃內的新秀丘馬-奧基基。管理層並沒有對控衛位置進行補強,但卻簽下了艾爾-法魯克-阿米努來增進板凳深度。
在得分後衛方面,除非有交易發生,否則想要任何改進的話就只能指望內部挖潛。在接下來的一個賽季就看富尼耶到底會繼續像18-19賽季那樣沉淪還是會觸底反彈了。
霍林格的GS值表明球隊根本無法依賴富尼耶,至少是在進攻端,因為在任何一個夜晚他的評級都是在0-100之間搖擺不定,就是這麼地廣。
但富尼耶在前幾個賽季的表現都很穩定,再伴隨著自己在防守端的進步,所以魔術隊的死忠粉們還是有理由對富尼耶新賽季的進攻端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樂觀態度的。
富尼耶知道自己能做得更好,而如果他將上賽季的防守和前幾個賽季相結合起來的話,那我們就真的可以期待魔術隊在2020年可以搞一些事情出來了。
https://bbs.hupu.com/nba
原始連結:https://bbs.hupu.com/28871426.html
文章來源:虎撲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