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周,一位 76 人球迷通過 Sixers mailbag 互動問答欄目提了一個有關 Ben Simmons 投籃能力的問題: Simmons 的三分命中率需要達到幾成才能讓跳投成為其常規武器並在季後賽發揮作用?
起初我並沒有確定的答案,只是一些猜測。經過思考,我決定用數據說話,分析命中率和投籃數,找出能讓 Simmons 成為合格射手的門檻。
為了找到這個臨界點,我觀察並分析了一些投籃命中率處於中下至中等程度的的球員,看看他們在季後賽中的投籃表現,包括防守者對這些球員的防守策略、投籃是否對對手構成威脅以及投籃轉化為得分的實際效率。結合這些因素,我們就可以科學分析 Simmons 的投籃要練到何種地步才能受到重視,為 Joel Embiid 和 76 人的整體進攻拉開空間。
(請注意,本文采用的是 2018-19 賽季的投籃數據,因為今年季後賽還沒開打。本賽季其中幾位球員的投籃都有進步,面對的防守和上賽季相比也不一樣。)
Giannis Antetokounmpo
2018-19 賽季例行賽三分數據:命中率 25.6 %,每 36 分鐘出手 3.1 次 2018-19 賽季季後賽三分數據:命中率 32.7 %,每 36 分鐘出手 3.9 次
我們先從 Giannis 說起,因為他是本文列舉的幾位球員中距離籃最差的人,也是 Simmons 第一個必須跨越的門檻。我不會深入探討季後賽其他球隊是怎麼防守他的,因為教練們對其投籃毫不畏懼。他們經常給 Giannis 空檔機會,採取放投防突破的戰術,並試圖迫使他以投籃來結束進攻。
可以說 Giannis 的投籃無法吸引對手的防守注意力——即使球在處於空檔的他手上,防守者也不會上前阻攻,而是做好干擾 Giannis 持球突破的準備。他很好證明了在沒有一定投籃命中率保證的情況下,光靠大量遠投出手是無法為球隊拉開空間的。
可能有些讀者會問,既然 Giannis 的跳投無法為公鹿拉開空間,命中率也不高( 25.6 %),相當於每次出手僅得到 0.77 分),那麼他為什麼還要投呢?為何不索性和 Simmons 一樣揚長避短,避免出手這些遠投呢?其實不好說。 Giannis 外線效率的確低下,但球場上只有這麼點空間,許多時候球傳到手裡,球員們能做的只有大膽出手。我認為他在去年季後賽中出手了過多三分(每 36 分鐘出手 3.9 次),不過看看下面這球。
隊友沒有機會的情況下, Giannis 至少敢於出手。沒有人會在防守他和 Simmons 投籃時再三猶豫要不要上前撲一下,但是利用空檔投籃讓防守者付出代價,對於他們這樣的球員來說是十分寶貴的能力。幸運女神總會眷顧敢於嘗試的人,根據 NBA 官網的數據顯示,去年季後賽 Giannis 的空檔三分球命中率達到 36.4 %。
是的,我上面講的不過是些基本點相反。之所以要提是因為 Simmons 的表現讓人一言難盡,哪怕是身處大空檔,哪怕僅剩幾秒鐘,他仍然拒絕出手。進攻時間還剩不到七秒,空檔直接投掉很明顯是一個比重新組織進攻更好的選擇。
(這次Embiid救了Simmons,但你懂得……)
暫且不談糟糕的三分命中率, Simmons 需要跨過的第一個坎,是克服投籃出手的恐懼。通過 Giannis 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雖然其投籃並不能吸引防守注意,但敢於在必要時出手,至少比完全不投籃要好得多。根據 NBA 官網的數據顯示,本賽季 Giannis 空檔三分命中率為 31.5 %,也就是每次出手能為球隊增加 0.95 分。如果最後幾秒找到站在外線的 Giannis ,球隊還能期待這 0.95 分,而對於 Simmons ,這個數字是 0 。
Pascal Siakam 2018-19 賽季例行賽三分數據:命中率 36.9 %,每 36 分鐘出手 3.0 次 2018-19 賽季季後賽三分數據:命中率 27.9 %,每 36 分鐘出手 4.3 次 Siakam 的數據十分有趣。去年例行賽,其三分命中率達到了可觀的 36.9 %。但一到季後賽,這個數字便直線下降,如此拉跨的季後賽三分命中率讓對手能夠放心讓他投。暴龍季後賽每一個對手都將防守重心放在了 Siakam 的持球突破上(包括 76 人)。事實證明他們這麼做是對的,其 27.9 %的三分命中率不足以讓對手付出代價,相反對手利用了他的投籃弱點,四處遊走協防。
(這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然而相比 Giannis ,對手防守 Siakam 的戰術還是有所不同。雖然更多時候防守者會重點限制 Siakam 的突破,但他們不會像對待 Giannis 一樣完全放投,甚至不進行換防。如果 Siakam 接到了球,防守者還是會上前並試圖干擾他。比如這張動圖中, Draymond Green 防守的態度就很能說明問題: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對手貼防投籃會讓他有機會去衝擊籃框。像 Siakam 和 Simmons 這樣運動天賦極強的球員無需完全出機會也能佔到便宜——防守者未盡全力回來撲防,對他們來說就有攻籃機會。
這些因為投籃帶來的微妙區別,卻成功吸引了防守球員的注意力。上面這球,如果防守已經站住位置,對手沒有上前準備干擾,他可就沒那麼容易突破了。
做個總結:季後賽中,雖然對手會放 Siakam ,但是他足以構成威脅,如果身處空檔,防守者也會上來貼,這樣便給了 Siakam 持球衝擊籃框的機會。 Siakam 不是我們想找的門檻,但其投籃實際價值遠遠超過了帳面數據,這點 Simmons 應該學習學習。
Andre Iguodala : 2018-19 賽季例行賽三分數據:命中率 33.3 %,每 36 分鐘出手 3.3 次 2018-19 賽季季後賽三分數據:命中率 35 %,每 36 分鐘出手 4.6 次
你很難判斷 Iguodala 是什麼樣的射手。因為近年來勇士在進攻端有太多威脅,對手不會像防守同級別球員一樣在他身上花費太多精力。儘管如此, Iguodala 搖擺不定的投籃能力還是非常值得研究。
通過比較球隊防守 Iguodala 和 Siakam 的策略,我們不難發現對手常常會將 Iguodala 視做一個進攻薄弱點,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球員身上。如果 Iguodala 處在弱側底角,對手會像對待 Siakam 一樣放空他,去協防更有威脅的火力點。
大多數時候,對手只會用 75 %的速度和精力去防守 Iguodala ,因為顯然完全把他放空不是明智之選。但不能否認,相比於突破,讓 Iguodala 出手投籃似乎代價會小一些。
這麼看來似乎他和 Siakam 沒太大區別,但其實不然。我們觀察到 Iguodala 在個別場次手感爆發,迫使對手將防守注意力轉移到他身上:比如去年與火箭系列賽第六場, Iguodala 投進五個三分球,全場共得到 17 分。在他手感如此之熱的情況下,沒有一支球隊敢對此坐視不理。之前沒手感的時候:
再看看爆發之後對手的防守態度:
我們可以看出相較 Siakam ,對手防守 Iguodala 的策略似乎更加靈活,當然你也可以說面對火力全開的球員選擇施加壓力是理所應當的,我個人認為兩者皆是。
無論是出於哪種原因,其投籃能力並不是衡量 Simmons 是否成為合格射手的標準(雖然這已經很接近了)。對手更傾向於阻攔 Iguodala 的持球進攻,但與 Siakam 不同的是,他更善於把握那個度。 Iguodala 35 %的三分球命中率讓對手不得不三思而後行,在決定放投之前想想這麼做的後果。對手還是把 Iguodala 當做低於平均水準的射手,但會根據當場比賽的手感靈活調整對他的防守策略。
James Ennis 2018-19 賽季例行賽三分數據:命中率 35.3 %,每 36 分鐘出手 4.4 次 2018-19 賽季季後賽三分數據:命中率 28.1 %,每 36 分鐘出手 5.0 次
分析了這麼多,我相信我已經找到了所謂有威脅的合格射手的門檻。 Ennis 的生涯三分命中率為 35.4 %,而且其出手速度很慢,但這並不能阻止他成為一個優秀的射手,防守者只有在急需補防時才會暫時放空 Ennis 。每當他做出投籃動作,對手總會不遺餘力地阻攻,這讓 Ennis 的每一個假動作看起來都很逼真。當然,防守者忌憚其投籃還是有原因的。
雖然 Ennis 的進攻手段略顯單一,他借擋拆投籃的能力一般,也沒法在高強度的比賽中保持穩定命中率。但這已經足夠了,能讓防守者不敢鬆懈,更不可能隨意放空 Ennis 去協防其他球員。
如果 Simmons 的投籃能力能達到他的水平( 35.3 %三分命中率,每 36 分鐘出手 4.6 次),那就是合格的射手了。顯然, Simmons 離達到這種程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考慮到其每次進步都會為球隊創造價值,這並不是一個非零即一的過程。
目前來看, Simmons 投籃的作用幾乎為零。如果他能達到 Giannis 的投籃水平,那麼 76 人就有了一個至少能夠在迫不得已的時候偶爾投進空檔三分的人。如果 Simmons 能達到上賽季 Siakam 的水平,雖然無法完全吸引對手注意,但還是可以擾亂防守輪轉,有機會攻籃。
如果 Simmons 能到達 Iguodala 的水平,即使對手不會將他視作一個有威脅的射手,但防守將更兇,並專門為他調整策略。如果 Simmons 能跨過 Ennis 的門檻,他將會是真正合格的射手,徹底結束外界對於雙帝不合適的爭論,進攻也會好看不少。
在我看來,現在已經沒有必要討論他是否應該去嘗試投籃,因為答案已經很明確了—— Simmons 在投籃方面的每一點進步,都是對球隊的莫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