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鷹隊與太陽隊的近況頗爲相似:過去幾年裡,球隊管理層的糟糕操作嚴重影響到重建的進展;年輕核心空有華麗的數據,卻無法將數據轉化爲勝利;休賽季招兵買馬,進行了全面的陣容升級,短期目標重返季後賽。
太陽隊已經缺席季後賽整整十年了,上一次打進季後賽的時候Nash都還在隊裡。他們的老闆是聯盟裡著名的鐵公雞,曾經爲了不交奢侈稅把Joe Johnson、Marion等悍將先後交易出去;前任總經理瑞安·麥克多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每做一筆交易都想從對手身上獲利,但在建隊方面毫無頭緒;現在的這位總經理對於交易細節的把握一塌糊塗,好在重建思路至少還算清楚。
老鷹隊曾經擁有非常不錯的實力,07-17年間連續十個賽季從未缺席過季後賽。可惜,他們的前任老闆不思進取,整天只想著趁著市值高把所有權出售出去,最終導致老鷹隊白白流失掉Joe Johnson、Josh Smith、Horford三大核心。論運營球隊的水平,老鷹隊管理層與太陽隊管理層還真是一對難兄難弟。
缺少贏球文化是兩支球隊需要面臨的最大難題。目前太陽隊陣中效力時間最長的球員就是Devin Booker自己。老鷹隊這邊效力最久的球員是John Collins,17年的首輪,甚至都還沒有履行完他的新秀合約。這樣的球隊要想重建贏球文化,首先必須要使陣容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其次纔是戰績的問題。
太陽隊休賽期損失了Rubio、Oubre、Baynes三大主力,同時也引進了Chris Paul、Jae Crowder等一批即戰力。我個人的觀點是,將Rubio升級爲Chris Paul意味著太陽隊已經成爲了一支季後賽級別的球隊,至於日後能走多遠,一看Booker的上限,二看Ayton的成長速度。
過去十年,Chris Paul走到哪裡,季後賽的名額就跟到哪裡,哪怕這支球隊是準備重建的雷霆。Chris Paul身上有一股令人難以置信的領導力,他的職業態度和競爭欲非常具有感染力,足以讓絕大多數球員心甘情願地爲他效命。只要Booker認可Chris Paul的更衣室領袖地位,像當年甜瓜對比Chauncey Billups那樣對Chris Paul言聽計從,太陽隊便會有很大機會在西區崛起。就怕Booker認爲Chris Paul已經老了,一方面極度在意自己的球權,一方面又不願像Chris Paul那樣刻苦訓練,那就難保太陽隊不會重走火箭隊的老路了。好消息是,至少目前爲止Booker對Chris Paul的加盟非常滿意。
Chris Paul可能會搶走Booker的部分球權,但他對Ayton來說絕對是上天賜予的福音。,不管Ayton未來想要發展成哪個類型的內線,Chris Paul都有辦法把他餵進全明星。過去兩個賽季,Ayton始終因爲攻強守弱、侵略性不足等問題而飽受詬病,這個賽季Chris Paul一來,他就要在防守端打出影響力了,這就是一個更衣室領袖存在的意義。
老鷹隊在休賽季裡選中或簽下了Bogdan Bogdanovic、Gallinari、Rondo等球員,一口氣把主力替補兩套陣容都湊齊了。他們現在經驗和天賦都很充裕,就看教練團的搭配能力了。如果一切順利,以老鷹隊現在的實力重返季後賽應該不成問題,年輕人們也可以趁機去季後賽裡歷練一番自己。但也有另一種可能性:老將阻礙新人成長,新人妨礙球隊出成績,更衣室矛盾爆發,老鷹隊最終錯過崛起的黃金期。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發生過,遠的不說,國王和公牛都是近十年的案例。
老鷹隊的這群老將裡,只有Rondo是天生的領導者,Gallinari和Bogdan Bogdanovic的性格都還挺合群。Trae Young是個好孩子,倒不擔心他與Rondo的合作問題,他與Collins這對年輕核心的防守潛力令人擔心。Young這個6尺1的身高非常劣勢,至於Collins嘛,在防守端也非常需要加強。
上賽季複賽階段,太陽隊取得了8勝0負的戰績,最終非常可惜地與季後賽失之交臂。這個戰績還是很有含金量的,畢竟對手全部都是季後賽級別的球隊,幾乎沒有弱隊。本賽季他們獲得了一個夢幻般的開局,6勝2負暫居西區第一,希望他們再接再厲,向著十年來的第一次季後賽穩穩前進。
老鷹隊在東區的競爭沒有那麼激烈。他們最需要擔心的還是Trae Young的身材是否會妨礙他夠到更高的上限。都說他像柯瑞,但柯瑞至少也有191,增重後可以單防季後賽Chris Paul,絕對是一名可靠的單防者。Young這個身高只靠增重是沒用的,他必須得到隊友們在防守端的支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