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時候停止把Trae Young比作小Stephen Curry了。他確實是一個擁有獨特進攻天賦的球員,但他的球風更像James Harden。
在Young正式宣佈參加選秀之前,人們就開始將他與Stephen Curry作比較。他擁有輕巧的身形,炫目的運球,即便是在三分線外甚至30呎開外的地方都能隨時運球投籃的能力。這些特質都讓這兩人之間的比較顯得合情合理,也成為了Young選秀前以及進入聯盟兩年以來的一個持續不斷的話題。
然而這個比較有一個明顯的錯誤,Curry可能是NBA歷史上最偉大的射手,而Young的命中率才剛剛到聯盟平均值(如果他不是一直執著於複製Curry不合理的投籃選擇的話,他的命中率可能會上升很多)。
如今Young的職業生涯已經邁入了第三年,他的數據也開始向另一個方向發展,這種變化也使得他與Curry的比較顯得更加的不成立。新的Young更像是James Harden。
為什麼Young更像Harden而不是Curry
本賽季開賽以來,Young場均罰球出手10.1次,幾乎是他新秀賽季的兩倍。這項數據也在全聯盟排名第二,僅次於喜歡低位背框進攻的Joel Embiid。三分依舊是Young的招牌,但造殺傷上罰球線已經成為了他最具威脅的進攻手段。本賽季他的得分有34.8%來自於罰球,與Kevin Martin(2006-07賽季)並列成為過去十五年中罰球得分佔比最高的球員。
下表展示了過去十五年中場均得分超過23分的所有球員,橫軸代表了他們的場均得分,縱軸則是罰球得分佔場均得分的比重,紅點代表Young,黑點代表James Harden,黃點代表Stephen Curry。
從身體條件來看,Young(185cm,82kg)更像Stephen Curry(192cm,84kg)而不是James Harden(198cm,100kg)。不過這種身材上的差距也使得他超高的罰球率顯得更令人讚嘆。兩週前,Dashiell Nusbaum在專欄中介紹了一款把球員身高和場均得分綜合展示的應用,橫軸為場均得分,豎軸為球員身高。他的數據庫可能還沒有更新,不過Young本賽季的場均罰球出手數已經遠遠高於與他相同體型的球員。實際上,就算與那些218cm以上的內線球員相比,他的數據也是頂尖級的。
在過去幾年中,Harden的製造犯規和罰球能力已經成為了他的代名詞,這也成為了許多球迷批評他的原因。如今,Young也在逐漸的學習Harden的某些技術,尤其是製造三分投籃犯規的能力。
過去的五個賽季,Harden已經造成了367次三分投籃犯規,每36分鐘就能造成1.16次。這幾乎是同時期的球員的兩倍——排名第二的Damian Lillard造成了143次三分投籃犯規,全聯盟也僅有五名球員該數據超過了100。但如果我們只關注本賽季的話,我們可以發現Young的數據和Harden十分接近。本賽季Harden造成了78次三分投籃犯規,而Young造成了51次(全聯盟排名前二)。就36分鐘數據來看——0.70對比Harden的0.94——也是十分接近。
兩年前我在觀察Harden驚人的製造外線投籃犯規能力時,我發現他獲得如此多罰球的原因並不僅是裁判偏愛,或是用假投籃引誘籃下防守人的身體接觸:
「要知道籃下製造犯規能力一直是很有意義的一項技能,Harden只是把這些技巧應用到了外線而已。他是一個出色的三分射手,所以對手必須在外線就開始緊逼。他高超的運球能力也使得防守者需要做好任何變向的準備。這些能力導致防守球員很容易緊貼Harden,也很容易被他甩開。一直以來,球員們一直在利用運球的優勢來攻擊籃框,而Harden只是研發出瞭如何在外線利用他。」
Harden已經形成了讓防守球員失去重心後三分出手的習慣,這項技能已經和過人後攻框一樣成為了他的常規武器。這種獨特的球風不僅使他命中了更多的三分,也讓他因為防守者被晃過後的追防更多的被侵犯。而如今,我們能發現Young也在利用相同的進攻技巧。
要知道的是,Young也在向Reggie Miller學習如何利用逼真的假投籃造成投籃犯規。除此之外,他還增加了攻擊籃框的次數,籃下遭殺傷的次數也有所增加。所有的這些技巧使得他本賽季能夠在進攻端發揮最大的效果。Young現在可以命中高難度的投籃,也有種種跡象表明他已經或將要成為跟Curry同等級的精英射手,但像Harden一樣,看起來他已經找到了大幅提升進攻效率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