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NBA的進攻強隊,2000年代中期的太陽絕對會被提名,他們在Steve Nash、Amar’e Stoudemire和Mike D’Antoni的帶領下掀起了一股小球狂潮,吸引了一大批球迷。但是今時不同往日,在現在NBA倡導進攻的大環境下,2004-2006那兩個賽季的太陽,不管是攻防節奏、場均得分、三分出手都只能在聯盟墊底,而當年這幾項數據都是聯盟第一。
2004-05賽季,Nash正式加盟太陽,在D’Antoni教練的戰術體系下,他的潛力得到釋放,球隊圍繞Nash展開一系列跑轟戰術。這支球隊追求「7秒進攻」的快節奏,活用V字走位戰術,要求全隊都有外線投射能力,給Nash充分發揮的空間。那兩個賽季的太陽的確是西區豪強,Nash也兩次獲得例行賽MVP。
那兩年的太陽的打法其實是反潮流的,他們的攻防節奏、場均得分、三分出手和三分出手佔比都是聯盟第一,具有鮮明的特色,令人眼睛一亮。只是現代籃球的節奏越來越快,也越來越重視三分球,把那支太陽放到現在,也只是一支進攻平庸的球隊。
數據顯示,04-06太陽的攻防節奏在本賽季排名第26,場均得分排在23,三分球出手和三分球出手佔比都是倒數第一。
有意思的是,Nash和D’Antoni現在都是籃網教練團的成員,而籃網則是本賽季場均得分最高、三分出手和命中率第二的球隊,也算得上一種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