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賽季,Irving場均可以砍下27.9分,這個數字刷新了他職業生涯的新高,同時每場還有4.9個籃板,以及6.2次助攻。而在終結效率上,Irving表現的極爲出色,投籃命中率達到了51%,三分球39.8%,罰球線上則是90.4%。
要知道,本賽季能夠達到“180俱樂部”標準的球員,一共只有兩位,公牛的薩Satoransky和老鷹隊的Tony Snell,但這二位的場均出手數加一起都不到10次,賽季至今一共就只獲得過62次罰球,他們在場上所遭受的防守壓力,以及個人在進攻端所能創造的收益與量產,完全無法與Irving相提並論。換句話說,Irving是賽季至今爲止,距離180俱樂部最近的明星級球員,而這個差距小到只有0.2%。
在經過了幾年的歷練後,他終於將自己推上了頂尖高產得分手的行列。
本賽季的Irving,在29.8%的回合佔有率下,打出了61.5%的真實命中率。這個數字放在當下的時代背景裏看,並不變態,但卻已經是Irving自己職業生涯的新高。而比這個數字本身更有趣的,是Irving提升效率的方式。
我們都知道,真實命中率這個數據在算法上是跟罰球數與出手數掛鉤的,也就是說,在同等的得分數據下,創造罰球越多,投進三分量級越大的球員,所能得到真實命中率就越高。這也是爲什麼在效率的促使下,現在的球隊會那麼看重三分與罰球的數據。
但Irving似乎從不贊同這樣的看法。
他依舊對刻意地通過製造身體對抗來獲得更多罰球這件事,表現的嗤之以鼻。本賽季,他的場均罰球次數只有3.9次,7%的投籃犯規制造率更是創下了生涯新低。
同時他也從不執著於將自己進攻重心一股腦地鋪在三分線上。Irving有43%的出手都集中在中距離區域,是這個聯盟裏最喜歡中距離的雙能衛之一。
也正是因爲這種略帶復古韻味的打球習慣,讓Irving提升產效的方式變得格外特別——他就是簡單粗暴地讓自己的中距離變得更準了而已。
本賽季的Irving,打出了後衛線上最恐怖的中距離效率。在出手分佈幾乎與上賽季一致的情況下,近筐端的投射命中從上賽季的45%,提升到了現在的55%,長兩分更是直接拔高到了57%。
以他的個性與表達情緒的方式,很難真正成爲大衆常規理解中的領袖式人物。Irving是柄利刃,但也只有在合適的位置上,被以正確的方式使用時,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他需要有人替他分擔場上的壓力,好讓他能夠專注於自己所擅長的事。
而現在的籃網,似乎正處在這種狀態之中。
哈登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Irving。他被擺在了一個更加舒適的位置上,不用背太多組織的任務,只有在哈登離場的階段,他纔是球隊真正意義上的組織後衛。更多的時候,Irving扮演的就是進攻尖刀的角色,而現在,他的身邊又有了許多能被算得上是可靠的隊友,可以爲其提供強勁的防守牽制力,整支球隊的陣地空間拉的足夠開闊,BG、AGG等老將內線的加盟,又爲籃網的武器庫增添了不少的備選方案。
Irving需要在這做的事很簡單:撕裂防守,然後把所有屬於自己的機會,全部轉化成得分。玩到興起時,再秀幾手傳球,展示下自己如藝術大師般的球場審美—,這不就是他最喜歡和擅長的事麼?在這種狀態下,我相信Irving一定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