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生日快樂,Dwyane Wade。
2014年7月12日,就在LeBron宣佈重返騎士前夕,正在緊鑼密鼓籌備和Union婚禮的Wade,興許也在謀划著怎樣攜手LeBron、Bosh明年殺回總決賽一雪前恥,儘管賽季結束後的種種跡象已經預示了這對合作4年的組合很可能分道揚鑣。
果不其然,LeBron發表一番深情款款的回家感言後便投向克里夫蘭。邁阿密成了被國王遺棄的的城池,熱火上下則成了被遺棄在廢墟之上的留守者。至於Wade,他曾經是國王最寵愛的“王妃”,如今卻只能獨自面對殘局。
LeBron近乎不辭而別的突然離開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Riley關於王朝構建和未來籃球的宏偉藍圖毀於一旦,在剩餘不多的經理人生涯裡,他可能再也操盤不出如Big3這般恢宏的大手筆。
Bosh是最忿忿不平的一員,從含沙射影到指名道姓,這個Big3的小三抓住一切機會吐槽LeBron的離開,誓言與其劃清界限。但諷刺的是,Bosh5年1.18億美元的大合約卻正是拜LeBron的離開所賜。
Wade纔是損失最慘重的那個人,為了幫助球隊留住三巨頭騰出薪金空間,Wade跳出價值4180萬美元的兩年合約,此舉一度被外界解讀為Wade得到了LeBron留隊的承諾。最終事與願違,Wade只能以兩年3110萬的“低價” 與熱火續約。
但恰恰只有Wade,這個付出最多、受傷最深的人,為LeBron的離開送上了祝福:“籃球是籃球,友情是友情,我們還會是朋友,還會在場上競爭,直到打不動的那天為止。”
這和Wade的球場作風、個人驕傲相符,也從側面印證了熱火從來都是Wade的球隊:你來,歡迎;你走,不強留。像Bosh一樣性情中人、氣急敗壞從來不是Wade的做派。
2004年,餘勇可賈的O’Neal駕臨時,Wade甘為輔翼。儘管22歲的他地位甫立,正是冉冉升起、建功立業之時,但Wade選擇了收起鋒芒、蟄伏磨礪,直至2006年總決賽神勇一擊後才徹底接過權杖。
2010年,如日中天卻鬱鬱寡歡的LeBron來投時,Wade再次虛位以待。儘管那些年熱火戰績不佳,但Wade的個人表現無可指摘,早已成為僅次於Kobe的現役得分後衛。
LeBron會因為Wade的強大而到來,就會因為Wade的退化而離開。經過2014年總決賽的潰敗,LeBron深知Wade再也不是自己無所不能的的Robin了,於是LeBron轉身選擇了更年輕的Irving。
但僅就Wade、Irving兩人的比對而言,LeBron的選擇卻未必精明。拋去個人心性和球風不談,2010年的Wade已經貴為FMVP、得分王,為奪冠犧牲尚有可據;2014年的Irving卻仍一無所有,豈會輕易讓出球權?
正是靠著詹韋二人轉的無敵輪轉,熱火過去4年才能連續打進總決賽。Wade說:“我們在一起的4年是無與倫比的,我們不會對過去的這段時光有任何的貶損……想想看,有的人終其職業生涯都踏不進總決賽的舞臺。”
LeBron的強大無疑是關鍵因素,他的狀態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球隊的戰鬥力,尤以2013-14賽季為甚,一直以整體+超巨橫掃聯盟的熱火在很多比賽裡純粹依賴LeBron,最終將其壓垮。
但沒有Wade的包容和犧牲,熱火顯然做不到這點。2010-11賽季,組建不久的Big3還是各自為營的單體,但隨後Wade退居二線,將球權交由LeBron主導,才換來球隊4年2冠的成績單。
當然,由於打法和年齡的關係,Wade不得不退居二線。Wade是三巨頭年齡最長的球員,同時由於打法剛猛,他因傷休戰的場次越來越多,上賽季傷停28場既讓球隊用人捉襟見肘,復出後又影響了球隊業已形成的化學反應。
但即便傷病頻繁,戰術地位下降,Wade依然是更衣室說一不二的領袖,是LeBron困惑無力時挺身而出的隊魂。在擁有LeBron、Bosh兩位同為03一代翹楚的熱火裡,你第一個能想到的話事人依然是Wade。
03一代出道至今已近12年,幾乎已經到了可以對各人成就蓋棺論定的時候了。綜合各方面因素,LeBron、Wade、Anthony、Bosh無疑是這一屆的姣姣者。
LeBron是志在衝擊總統山的人,儘管總冠軍次數尚不夠格,但剛剛年過而立的他還有不少機會去彌補。而隨著時間流逝,如今備受爭議的兩次轉並不會讓他的歷史評定扣分多少。
Anthony將作為得分萬花筒之一在這個時代留下一定印記,但似乎也僅此而已,他漫長的高薪合約和尼克混亂不堪的管理模式注定了自己終將寂寥於此。
Bosh是繼加內特開創全能大前鋒時代後,對大前鋒位置的又一次微創新,他能裡能外的投射殺傷力是熱火進攻體系得以存在的關鍵。但Bosh已經被證明了很難作為領袖帶領球隊躋身豪強。
至於Wade,先不論榮譽,光是至今仍堅守熱火一點就可以被推上尊位。不出意外,Wade將和Kobe、Duncan、Dirk等人一樣作為球隊標杆被載入史冊,更遑論他擁有03一屆最多的3枚總冠軍戒指(Haslem相伴Wade左右,但江湖地位不可同日而語。)
上述四人各有各的驕傲,LeBron的驕傲過於高調,又常有不太高明的補救;Bosh的驕傲只帶著萌氣,與霸氣無關;Anthony……他已經很久沒有機會驕傲了。
與此相比,Wade的驕傲更為含蓄,且他的驕傲從不因時勢而變,既不隨LeBron的到來而倍增,也不因LeBron的離去而減損。因此,如上所述,當LeBron選擇離開時,我們壓根看不到Wade失卻風度的憤怒。
但Wade的謙恭、忍讓、成熟絕不意味著他懦弱可欺。在大是大非上,Wade從不含糊,這也是他能將朋友之情和球隊利益分得如此清楚的原因。
LeBron走後,Wade時常袒護好友的選擇,甚至公開批評球隊管理層和部分球迷利用道德綁架球員的選擇,儘管他曾經無數次重申自己想終老熱火的願望。
Wade說:“我很高興看到他又站在了另一支球隊的陣容裡,因為他這樣的對手總能把你最強的表現激發出來。”聖誕大戰上,Wade踐行了自己的宣言,他轟下31+5+5,率領缺少Bosh的熱火力斬騎士,並且多次直面LeBron的衝擊。
Wade說過:“過去我最喜歡和Kobe對抗,現在輪到LeBron了。”嘴上不說,Wade只是力爭用行動證明LeBron2014年夏天的決定有多錯誤。
閃電俠的奮起有目共睹,他目前場均22.1分是4年來新高,大有逆生長之勢——但事實上,這只是他過去多年犧牲後的自然反彈;而為了豐富球隊戰術,Wade又生生苦練出了生涯新高的三分命中率,儘管只有33.3%。
毋庸置疑,失去LeBron令熱火實力大不如前,但並未一落千丈;而得到LeBron的騎士也只是看起來很美而已,並未一飛沖天。目前看來,至少是暫時的雙輸。
靠著Bosh、Deng的幫助,Wade或許很難再走上巔峰,儘管在東部,他們還是可以爭爭第7-8這個不尷不尬的位置,然後打打季後賽首輪,運氣好的話沖沖分區半決賽,然後打道回府,一年年老去。
但對職業生涯進入末年的Wade而言,這絲毫不影響他躋身史上前五得分後衛行列的事實,就像如前所述,兩次轉會並不會讓LeBron的歷史地位大打折扣一樣。
Wade曾經是隱忍不爭的“王妃”,如今終於又做回了邁阿密一言九鼎的國王,而他身上的驕傲,從未被任何人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