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多年,我們終於又能寫出“XX僅得43分”這樣臭不要臉的標題了。
上一個僅憑數據就讓球迷高潮迭起的現象級球員是2007年的Kobe,在當年的3月17日到3月24日,黑曼巴連砍65、50、60、50分,帶領湖人連續擊殺拓荒者、灰狼、灰熊、黃蜂,徹底揮別此前6連敗的陰霾,Kobe籍此再創得分神蹟。
於是當Kobe2007年3月26日面對勇士“只”拿到43分時,無數在那一週已經敵我不分的球迷都感到了深深的遺憾。即便更年輕的Kobe曾連續9場40+(2003年),後來更年長的Kobe曾連續4場40+(2012年),但都不如這50+四連暴擊來得動人心魄。
8年後,神龜降世再暴史詩級光芒,西河從2015年2月23日起連轟21+8+17、20+11+10、39+14+11、40+13+11、49+16+10、43+8+7,儘管戰績僅為3勝3負,但在如此吸睛的表現下,全聯盟早就掀起“愛贏不贏,我只是來看西河數據”的觀賽熱潮了。
不同於Kobe專注得分的嗜血本色,身為控衛的西河在場上能做到的更多。相同的是,他們都在連續暴走之後遭到對手前所未有的圍追堵截,畢竟誰也不想成為歷史的背景板。某種程度上,這已經成為他們一個人的戰鬥。
短短幾場比賽,西河讓人們看到了個人英雄主義的復辟,一切彷彿昨日重現。畢竟在當今NBA,以一己之力對抗群敵,用千里走單騎的決心(或許很獨)包攬一切,令全聯盟為之側目的情節已經少之又少了。
隨著全世界進入大數據時代,數量分析在NBA大行其道,SportVU成為更多球隊制定戰術、選人擇才的重要手段。昔日變幻莫測的籃球比賽正變得越來越可預測,球員的打法也日趨合理化、模板化。
於是我們很難再看到球員動輒連續出手30+的盛況,即便本賽季出手選擇飽受詬病的Kobe,在35場比賽中也僅有3次出手30+。更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是球員在教練組的精心分析安排下按部就班、慎之又慎地重複合理的投籃,合理得令人髮指,但偶爾也令人乏味。
有人推崇基於數量統計的合理打法,就有人推崇英雄出擊大殺四方的豪氣,這正是籃球的有趣之處。勝負固然是競技體育最本質的追求,但某些時候,個體的表現就是能夠讓人將勝負棄置一邊,這正是英雄主義的魅力之處。
而要飆下令人欲罷不能的“大數據”,大多需要如下要素:天生擁有英雄主義情結,體能與技術可以保證超乎常人的延續性,球隊重要主力缺陣,隊友CBA或者你認定了隊友CBA。
2007年的Kobe,已然達到身體與技術完美結合的境界。而在O’Neal離開三年,身邊除了Odom再無靠譜幫手的情況下,Kobe正處在得40+也很難贏球,得50+偶爾能贏球的絕望境地。
西河的情況和Kobe如出一轍:Durant再度受傷歸期未定,西河成為說一不二的當家;隊內除了常年並肩作戰的Ibaka,西河不會輕易相信他人;最重要的是,西河有一幅怎麼狠艹都不知疲倦的金剛之軀。
事實上,西河也剛從臉部手術中恢復不久。自2013年季後賽報銷,結束高中以來的全勤紀錄,並在當年三次接受膝蓋手術後,西河就不再是刀槍不入的傷病絕緣體了。但就在大家感嘆超級賽亞人終究也是人時……
西河展現了喪心病狂的一面,他的每一次手術都像返廠升級,不但身體狀態絲毫未見損耗,而且打法一如既往的剛猛:高速推進下的急停跳投、縱貫全場後的隔人暴扣樣樣不落,數據則愈發華麗全面,甚至被納入MVP的討論範圍。
上一個給我們帶來“每次傷愈復出都會變強”感覺的球員是姚明。NBA生涯前三個賽季,姚明僅在2004-05賽季先後因為流感和小腿受傷缺席兩場比賽,中國巨人在生涯早期樹立了不受大傷、輕傷不下火線的鐵人形象。
但以2005年12月的大腳趾感染手術為界,姚明在隨後連續幾年幾乎年年大修。不過神奇的是,姚明每一次傷愈復出,都伴隨著侵略性和威懾力增強,戰術地位上升、個人數據上漲,直至2008-09賽季例行達到巔峰,例行賽出場77次,一路率領火箭打破季後賽首輪魔咒。
但好景不長,2009年季後賽大戰湖人時突然遭遇的左腳骨裂宣判了姚明職業生涯的死緩。在2010-11賽季僅僅打了5場比賽後,姚明便因為應力性骨折再度倒下,並在半年後黯然宣佈退役。
眾所周知,姚明傷愈復出後的升級是以瘋狂的康複訓練和死扛內線的轉型為代價的,再加上密集繁重的比賽任務,最終不可避免地透支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也進一步證明了黃種人和黑種人的身體天賦不可同日而語。
但即便是黑人球員,在幾經手術後也大多江河日下。例如與西河同屆的Rose在幾次膝蓋手術後已然鏽跡斑斑、瀕臨凋零,這更從另一面佐證了西河的非人類。
無論術前術後,西河的運動速率似乎都快人一拍(以致於常常跟隊友脫節);無論開場的試探期或是終場前的白熱期,西河都能隨時進入極度亢奮、腦袋真空,除了搶球到手發動攻擊外別無他唸的忘我狀態。
而當Durant高掛免戰牌,球權盡在己手時,西河就像壓抑已久的血氣少年,在脫繮後瞬間化身一夜十次郎,恨不能無限延長與對方大戰三百回合,並在所有人癱軟時依舊金槍不倒。
這種表現一如剛剛離開O’Neal、尚未迎來Gasol的Kobe,也難怪Kobe毫不掩飾對西河的喜愛,並認為他是後輩中最神似自己的一個:“西河在比賽中的憤怒和激情是很罕見的,這一點最像我。”
NBA名將素來有欽點晚輩的喜好,並樂於從後生身上尋找自己年輕時的模樣。Jordan便曾評價Kobe道:“從我到Kobe是一種傳承,他是唯一有資格跟我相提並論的現役球員。”
現在,曾經被視為晚輩的Kobe也到了指定接班人的年紀了。在他看來,無視一切批評,比賽時百分百投入的西河像極了偏執的自己:“你必須讓他做自己,他的侵略性是一支球隊必不可少的。”
Kobe和西河都有任性蠻乾的一面,你可以輕易舉出他們的缺陷,比如高分輸球、球商偶爾為0,、自私單幹、處理球不合理等。但悖論的是,兩者正是因為某些時刻的不合理而成其為Kobe、西河的。
與此同時,西河也絕非一根筋、一成不變的蠻幹。多數人只看到西河變態的身體素質,卻常常忽略了他為復出和掌控比賽所付出的努力。他的雄心、執著、不顧一切,都帶著深深的英雄主義烙印。
和Kobe一樣,西河也在不斷豐富和強化自己的技術,最明顯的便是他的跳投。2010年,雷霆首次躋身季後賽,湖人防突不防投的策略讓西河有勁無處使;2012年,兩隊再度狹路相逢,西河的急停跳投已經像一把把尖刀刺得湖人屍橫遍野。
雷霆何其幸運同時擁有Durant和西河,更幸運的是,年齡相若的他們向來相濡以沫,並未重蹈OK組合的覆轍——但同時也無法復刻OK的輝煌。Brooks放任自流、缺乏主見的球星戰術一定程度上掐斷了雙方矛盾的可能,但沒有明確主次之分的球隊註定難以成功。
隨著Durant未來傷愈迴歸,西河勢必繼續壓抑自己的慾望,雷霆又將回覆過去幾年雙星交替閃耀爭輝的搖擺狀態。因此,西河這段時間的瘋狂,終究只是英雄主義在“合理籃球”時代短暫的復辟。
所以,那個殘酷而蛋疼的問題又來了:如果雷霆只能留下西河和KD其中一個,他們會選擇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