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5月8日,東區季後賽首輪Game5,公牛VS騎士,比賽還剩3秒鐘,公牛99-100落後。只見26歲的Jordan連續假動作甩開對手接到界外傳球,左手運球殺開血路來到罰球線前端,滯空,等待對手下落,出手,命中,哨響。這就是名垂青史的“The Shot”。
Jordan接下來的慶祝畫面同樣經典,他高高躍起振臂狂呼,身後頹然倒地的騎士隊員Craig Ehlo成為絕佳的背景板。儘管Ehlo跌坐在地半因沮喪半因跳起蓋鍋後落地不穩,但人們顯然更願意將這一舉動解讀為上帝徹底征服了對手。
多年後重談“The Shot”,Jordan說:“讓我們翻越心理障礙,讓人們相信我們有能力取得成功的,是我們對騎士,我投中‘The Shot’那場比賽。那是我們贏得全芝加哥信任的一場球。”在此之前,Jordan從1984年加盟公牛後率領球隊連續3年折戟首輪,1987年得到Pippen後也只是勉強打進東區第二輪。
但從1989年起,公牛連續兩年殺進東區決賽,在連續被活塞收拾後,歷經淬鍊的Jordan和公牛終於迎來了王朝的第一抹光芒。此後二十多年,公牛沉沉浮浮,既有8年6冠的偉業,也有聯盟墊底的噩夢,一代代芝加哥球迷從未放棄對球隊的信任。
“The Shot”發生時,Derrick Rose還是個不滿週歲的芝加哥嬰兒,26年零1天後,早已成為風城籃球新標杆的他,用一記高難度絕殺致敬了那位至高無上的神。儘管和前輩“不進就回家相比”,Rose的絕殺只不過讓球隊暫時取得了2-1的領先,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語。
或許也正因此,Rose投進後並未大肆慶祝,只是反身跑向後場,然後迅速被狂喜奔來的隊友團團簇擁,身後是陷入瘋狂的芝加哥球迷。如果你瞭解Rose這3年多的心路歷程,你大概能從這看似平靜的表情中讀到類似於“我本應如此,這沒什麼好奇怪的”的波瀾。
一天後,絕殺在東區第二輪再度上演,主角Pierce一劍封喉的慶祝動作要比Rose囂張霸氣得多。真理絕殺後順勢躺倒在地,英雄般迎接撲面而來的隊友和漫天綵帶,起身後緊繃著雙肩肌肉,口中唸唸有詞——這是和Rose截然不同的絕殺反應。
這就是Rose的風格,低調內斂,頗有Duncan的神韻。或許也是經歷了2012年重傷以來的坎坷,才令Rose能更淡然地面對一切。過去3年,Rose一直在重複著受傷、復出、再受傷的苦澀循環,期間伴隨著自己屢屢成空的諾言和世人幸災樂禍的諷刺聲。
Rose是個典型的悶騷男,儘管在場上少有誇張的宣洩舉動,但卻從來“嘴上不饒人”,從他歷次養傷期間不甘示弱的“我是聯盟最強球員”的宣言便可見一斑。絕殺後面對鏡頭時,Rose還是淡淡地說:“我對自己的能力相當自信。”
芝加哥人一直在靜靜等待Rose重返2011年巔峰,就像當年他們耐心等待Jordan登基一樣。畢竟Rose是芝加哥本地球星,是史上最年輕的MVP,球隊自從2008年得到他後就深深地烙上了玫瑰花印。
畢竟自從Jordan離去,王朝解散後,公牛就從未像2008年以來這般充滿希望。尤其2011年打進東區決賽,更是球隊後Jordan時代達到的新高度。彼時球隊兵強馬壯,上下齊心,又有Thibodeau從中調度。
更重要的,當然是他們又有了可以帶領他們割據一方的年輕當家。2011年後,Rose一度被認為是03一代後又一波巨星梯隊的核心成員,直到2012年首輪對陣76人時膝蓋那一聲悲慘的脆響。
因此,芝加哥球迷的心情摻雜著希望和觀望的複雜情緒:Rose是不是從此廢了,就此無緣一線,公牛該不該儘早樹立新核心?譬如剛剛得到最佳進步獎的Butler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種情緒顯然影響到了Rose。作為一個年少成名,很早就得以衝擊聯盟之巔的年輕人,Rose太渴望重新回到中心舞臺了。於是每次復出都不管不顧,不改昔日剛猛,如此才會一次次復傷倒下,狀態越發起伏不定。
除了身體的傷痛,Lebron在2011年碾壓式壓制所留下的心理陰影,也是阻礙Rose重返巔峰的重要障礙。因為被強大對手一舉擊潰信心不再的案例,在藝術作品和真實世界裡比比皆是。
2011年季後賽,Rose在例行賽風生水起,場均25+4.1+7.7榮膺MVP,並將火熱勢頭延續到了東區決賽第一場:他22投10中,高效地率隊22分屠戮正處在三巨頭元年的熱火。
但好日子就此到頭,Lebron隨後4場重點盯防Rose,將新科MVP掐得毫無生氣,不但令他失誤連連,而且命中率急劇下降。公牛連輸4局無緣總決賽,但彼時外界仍給予“年輕沒有失敗,大不了明年再戰”的安慰。
但等了一年,卻等來Rose報銷的噩耗,公牛2012年慘遭76人老八擊敗。2013年,公牛第二輪再遇熱火,例行賽他們曾終結對手的27連勝,但到了季後賽,兩年前的故事重演,公牛先贏後輸再度1-4出局,只是這次少了Rose。
Noah替代Rose成為“反熱火”先鋒,但他更多的只能通過發洩情緒宣誓主權。沒人知道Noah對Lebron及其球隊的怒火是發自內心,亦或是戰術把戲。這種憤怒的情緒某種程度上固然是公牛鐵血氣質的外衣,但更暴露了球隊技不如人的無奈。
而Rose,這個芝加哥最犀利的頭牛,卻只能無能為力地坐在場下,看著隊友徒逞口舌之快,卻無破敵良策。公牛多年打磨的防守鐵陣並未因為Rose缺陣而威力不再,但攻城拔寨時無人挺身而出解決戰鬥,卻讓公牛無比想念Rose。
如今,在闊別季後賽3年後,Rose又回來了。在有驚無險跨過和自己當年一樣朝氣蓬勃的公鹿後,Rose又一次站在了Lebron面前。只是對手改換了球衣,自己身邊的隊友也有了不小的變化。
2011年夏天第30順位被公牛選中的Butler,如今已成長為球隊攻防兩端的重要核心,本賽季更成為球隊例行賽和季後賽得分王。你無法將Butler簡單定義為“Rose最得力的助手”,關於他們的地位之分,註定要讓公牛費一番腦筋。
在結束了洛杉磯長達3年的夢魘後,Pau Gasol在公牛重拾光彩,不但數據創4年來新高,還在34歲高齡被選為東區全明星先發,更重要的是,公牛因為他的加盟大大豐富了進攻戰術,一改昔日枯燥無力的醜陋局面。
但對公牛來說,他們最大的變數依然是Rose。數據上,Rose本賽季例行賽17.7+3.2+4.9比起巔峰期不值一提,儘管突破依舊奮不顧身,打鐵和被蓋的次數卻也越來越多,但公牛仍別無選擇地把最艱鉅的使命託付給他。
事實上,在等待了3年之久後,大多數人都接受了“Rose再也回不去了”的現實,他的命中率越發慘淡,強突強投時常有力不從心的跡象。絕殺這一場,若不是勝利掩蓋了一切,Rose最後時刻險些被Lebron抄截,以及此前25投16鐵的表現都會成為觸目驚心的罪證。
至於這輪系列賽,儘管公牛暫時2-1領先,儘管騎士目前困難重重,Love無緣半決賽令他們的進攻空間大大壓縮,這也是Lebron關鍵上籃遭遇前後包夾意外失手的重要原因。
但沒有人會天真到覺得公牛已經穩操勝券了,2011年的教訓仍歷歷在目。Lebron的統治力依舊,儘管他正遭遇近7年季後賽征途以來最慘淡的命中率(43.4%)。
是的,一個絕殺球或許代表不了什麼,它既不是保佑Rose不再受傷的護身符,也不是Rose就此重返巔峰的宣言書。悲觀者甚至大可把它解讀為純屬運氣或迴光返照。
但這依然是個意義非凡的絕殺,從近了說,它讓這個系列賽更加有趣,從遠了說,它或許將成為風城玫瑰二次綻放的開始。
延伸閱讀:
複製喬丹經典絕殺 Derrick Rose不講理神來一擊詹皇臉色慘綠 (圖+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