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或許不是最強大的,但絕對是最可怕的LeBron James。
對於習慣了最優秀的LeBron而言,本賽季的表現僅從數據而言確實略有下滑:例行賽場均25.3分6籃板均是除新秀賽季外的最低值,季後賽場均27.6分10.4籃板8.3助攻華麗依舊,但命中率卻是慘不忍睹的42.8%,三分準星則是超出“慘不忍睹”形容範疇的17.6%。
在例行賽MVP排名上,繼2010-11賽季後,LeBron5年來又一次“僅”排名第三。巧合的是,這兩個賽季均是LeBron改門換庭之後的第一季,體系切換、陣容劇變,排名浮動在所難免。但對於習慣了“LeBron每個賽季都能領跑MVP排名”的球迷來說,驚詫同樣在所難免。
於是許多球迷就像習慣了孩子考滿分的師長們,在孩子突然“只”考99分時大驚失色,心急如焚,所思所想全是“這完全不是他的水平啊,他怎麼了?是不是轉學不適應?是不是戀愛了?”
可以從很多方面佐證LeBron的“今不如昔”,畢竟2003年出道的他,已經在聯盟征戰12個賽季了。以Curry、Harden、Griffin為代表的,風華正茂的09梯正在趕超曾經叱吒風雲的03梯,31歲的LeBron開始走下坡路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體能上,從2012年總冠軍賽開始,LeBron抽筋的場面便屢屢重演,今年東區冠軍賽G3抽筋跪地的畫面堪稱箇中縮影。那個滿場飛奔、不知疲倦的超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同樣會精疲力盡、力不從心的凡人。
技術上,2011年總冠軍賽遭遇“背打Barea吃癟”的曠世尷尬後,LeBron開始全面升級。經過此番回爐重造,可供LeBron繼續進步的空間已經不多了,你很難指望他在技術上再有超級變身式的顯著提升。
簡而言之,31歲的LeBron和其他人類一樣,正在遭受歲月的加速侵蝕;而他的技術,也在幾近完美後遭遇瓶頸。但超級巨星最可怕的階段,往往不是身體的巔峰期,反而是籃球智商、領袖氣質完美結合的身體素質下滑初期。
第一次退役前的Jordan興之所至、隨心所欲,尤其在三連霸後已然令聯盟聞風喪膽。但當他復出後已經不能隨意騎扣內線長人,卻轉而用無解的跳投斬殺對手,令一批批天賦異稟的後生徒嘆 “媽的,老子身體好又有個甚麼用” 時,才是最令對手絕望的時候。
2009年,因為強大隊友的存在和保護身體的需要,31歲的Kobe無需再扮演2005-07年那個動輒轟下50+的得分狂魔。但當Kobe將長期握在手中的利刃合理地分配給戰友時,他才真正變得不可阻擋。
因此,過早質疑LeBron統治力不在顯然杞人憂天,當局者清,用LeBron自己的話說:“我覺得,如果你綜合考慮心態、身體、比賽,那麼這可能是我表現最棒的一次了。”熱火從連續4年殺進總冠軍賽到無緣季後賽,騎士從連續4年無緣季後賽到晉級總冠軍賽已經證明了一切。
LeBron單純由天賦賦予的統治力正在無可避免地削弱,但他的籃球智商、領袖氣質會在必要時挺身而出,有力彌補天賦流失的缺口。這些融入於比賽之中的無形優勢,正在讓LeBron成為最可怕的存在。
於是才有瞭如此懸殊的2015年東區冠軍賽,在LeBron職業生涯中經歷過的7次東區冠軍賽裡,這無疑是最輕鬆寫意的一次,反觀前6次幾乎都是苦戰過關,並留下許多經典戰例。
2007年,LeBron用神級表現率領騎士先輸後贏,逾越了活塞的銅牆鐵壁。2009年,LeBron遭遇魔術後敗走麥城,這輪系列賽的失利及2008、2010年第二輪先後不塞爾提克人,成為LeBron轉投熱火追逐總冠軍的導火線。
2011年,初生牛犢的Rose未能給LeBron製造太多麻煩。但隨後三個賽季,堅韌的塞爾提克和後起之秀溜馬讓LeBron和熱火嘗盡了苦頭,三輪東區冠軍賽鏖戰20場,經過淬火磨鍊的LeBron和熱火在隨後的總冠軍賽中展現出了遠遠高於2011年的精神狀態。
2015年東區冠軍賽何以如此強弱懸殊,不需要太多戰術解析,原因顯而易見:騎士有LeBron,而老鷹沒有。在最需要超級巨星挺身而出接管比賽的季後賽,老鷹例行賽順風順水的那一套突然不管用了。
在Love完全缺陣、Irving缺席兩場的不利局面下,LeBron帶著僅僅磨合一個賽季的殘陣闖進總冠軍賽,成為史上連續五年率領不同球隊躋身總冠軍賽的第一人,即便Krover傷缺東區冠軍賽最後兩場也無損LeBron和騎士的成色。
騎士一馬平川踏進總冠軍賽後,Wade第一時間送上祝福:“祝賀我的兄弟LeBron連續第5次打進NBA總冠軍賽……很多人根本不明白要做到這一點有多艱難。”現在LeBron要做的,就是證明自己不只是東方不敗,畢竟在前5次總冠軍賽之旅中,他有3次倒在西區球隊的鐵蹄下。
這顯然不是個輕而易舉的任務,因此,在第4場血洗老鷹挺進總冠軍賽的最後時刻,LeBron並未顯得太過興奮,只是微笑著坐在場邊,大局已定時起身祝賀一個賽季來備受質疑的新帥。誰都看得出,LeBron的一舉一動和過去幾年有著明顯的不同。
2011年,靠著Wade、Bosh兩大前所未有的頂級幫手,LeBron終於翻過綠軍三巨頭這座大山,哨響後喜極而泣;2012年,歷經九載磨難終嘗冠軍滋味時,LeBron在場邊歡樂得像個孩子——而現在我們已經很少看到他如此肆意的慶祝了。
至於輸球拒絕握手提前退場、輕視甚至侮辱對手這樣幼稚的非職業行為,胡吹讓自己毫無退路的牛,都從LeBron身上絕跡了。少說後悔之言,不做後悔之事,成了LeBron成熟的最顯著標志。
更多時候,LeBron就像每次被顏扣後都毫不介意地保護對手的Duncan一樣,冷靜面對惡犯和挑釁,大方拉起摔倒的對手,正因如此,他才贏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他的領袖氣質在二度入主騎士後發揮得淋漓盡致。在他身邊,JR從本來難搞的毒瘤變成對方難防的刺客,Thompson激發出瘋狂搶板、拼死防守的潛能。LeBron擁有迅速把所在團隊整合成型,使所有人來即能戰的魔力。這樣的LeBron,遠比單槍匹馬、獨闖龍潭的LeBron可怕得多。
儘管如此,LeBron還遠沒有擺脫離開和重返騎士兩次選擇帶來的壓力。2010年逃離克里夫蘭讓他揹負了懦夫的罵名,2011年的可恥敗北更讓他的聲譽跌至谷底,直至2012年登頂才逐漸完成救贖。
在必須離開熱火重續奪冠希望和保護修復不久的聲譽之間,LeBron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既然要離開邁阿密,還有哪座城市是比克里夫蘭更合適的歸宿?儘管這意味著又一波鋪天蓋地的“背叛”和“懦夫”的罵名。
因此,LeBron重返騎士後的救贖壓力絕不亞於當年轉投熱火,更何況,克里夫蘭人的期待遠遠高於2010年之前。正因如此,LeBron才反覆重申自己回家的初衷和對家鄉的承諾——
“當我做出回來騎士的決定時,我知道了自己想幹什麼,但我也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我是一個很信奉”未完使命’的人,我相信我在這裡還有未完成的使命。”
完成使命、實現救贖絕非易事,2011年慘遭小牛羞辱的前車之鑑猶在眼前,如今傷兵滿營的騎士更是不被看好的一方。他們即將面對的勇士,擁有聯盟最變態的後場組合,只要Bogut不受傷就妥妥的的防守輪換。
“我不能保證總冠軍,但我可以保證,我們一定會拼盡全力去打總冠軍賽,我們會全力以赴,我會帶領好這支球隊的。”儘管時隔8年重返總冠軍賽已經是不可小覷的成就,但騎士眾將和克城球迷顯然都迫不及待了——
最急切的,當然還是LeBron。現在他要做的,就是跨出這二次救贖的最後一步,前途未卜,但使命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