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NBA總冠軍系列賽基調逐漸清晰,金州勇士打出更完美「小個子」陣容,連續第二場控制比賽節奏,解放Stephen Curry,製造更多錯位,今天關鍵第五戰Curry砍37分,勇士104:91力取克里夫蘭騎士,勇士取得3:2優勢聽牌。
(圖片來源/網路)
騎士輸在「變陣」,第五戰騎士跟著勇士打「小個子」陣容,中鋒Timofey Mozgov全場只打9分鐘,出手1次,0分0籃板2失誤,跟上一場比賽砍進生涯單場最高28分、10籃板判若兩人。
勇士在第四戰「變陣」,擺上更徹底的「Play Small」陣容,用非常矮小的先發和主力陣容迎戰騎士,試圖顛覆系列賽1:2落後給騎士的劣勢,在解放Curry空間同時,達到改變比賽節奏目的,果然一舉奏效。
第四戰輸球,騎士教練布萊特決定在第五戰「變陣」,跟著勇士主打小個子陣容,因此幾乎完全犧牲了7呎1吋Mozgov,Mozgov依然先發,但打不到5分鐘就退場,幾乎不在主要輪換陣容,攻防兩端都未能做出貢獻。
(圖片來源/網路)
騎士變陣失敗、輸球收場,原因何在?
1、騎士在例行賽也是主打「小個子」陣容,先發內線雖然是Mozgov搭籃板大前鋒Tristan Thompson,但大部分時間打的都是採取「一大四小」陣式,LeBron James更多在大前鋒位置上,負責控球、突破、打擋拆。這是騎士最有效率和攻防團隊最好的組合。
2、騎士也有「Paly Small」的本錢和底子,但勇士的「Play Small」更變態,勇士玩的已經不是「一大四小」的小球,而且連唯一的7呎大個子都撤下先發,場上內線最高的球員只有6呎7吋(Draymond Green),試圖打亂騎士布局,製造更錯位。
勇士玩的是「Play Mini Small」,這套極變態的超小個子陣容,完全打亂了騎士節奏和防守。
3、結果布萊特果然中計,第五戰跟著勇士玩小不打大,騎士自廢武器和武功,LBJ當控球用,當進攻箭頭,也當Mozgov用,LBJ確實打出超人數據(40分、14籃板、11助攻),但騎士整場比賽都處於被動,不但沒能掌控情勢和節奏,內線、籃板、禁區都沒能打爆勇士,展現自己球路優勢和陣容特色。
4、跟勇士玩小球,形同找死,勇士的小球已經不是「一大四小」,而是「兩中三小」,騎士第五戰籃板球輸,內線得分輸,即使LBJ打出超人數據,第四節還是擋不住勇士的投籃和不斷協防。
5、勇士懂得利用「Play Small」發揮自己的陣容最大優勢和投籃特色,解放Curry並掌控節奏,騎士卻把自己最強大的內線、籃板球、高度藏起來,用勇士最擅長的方式跟勇士對攻對轟,這是布萊特最糟糕的決策。
6、不斷製造「錯位」,加快比賽節奏,形成更多包夾和奇襲機會,這是勇士「Paly Small」的權宜變通,LBJ已經打得夠累,負擔夠多,又讓他在內線承擔更多防守、籃板、協防、進攻重任,這是最不聰明的大敗筆。
騎士自廢武功,用小球跟勇士對攻對位,讓勇士打得更寫意順手,布萊特輸球後在賽後記者會上看起來像是一下子老了10歲一樣。
Curry決定了今年總冠軍賽,但勇士教練Steve Kerr才是那個改變總冠軍賽走向的人。
(圖片來源/網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