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以一個白菜價,簽約了黃蜂隊。找到新東家固然令人高興,但是2年400萬的白菜價,使人高興不起來。這個價錢除了等於對林書豪過去幾年來的努力是個否定外,另外就是對他的實力產生懷疑。不過,林書豪還有機會證明自己能在NBA裡生存,只是時間不多了。這兩年,如果林書豪再打不出他理想中的表現,就可能是NBA裡的籃球浪人。這個時候,認真去思考打NBA以外的聯盟,確實是個選項。
與此同時,是有一些CBA球隊,對林書豪充滿興趣。以林書豪的身價來看,他如果到大陸CBA打球,身價當不低於易建聯、或只僅次於易建聯。看起來好像順理成章的事,但事實上,沒這麼容易。
對這個問題,是有些CBA球隊的高管找我問過一些意見。是誰我就不說了,但是我把他們的顧慮,一一舉出:
其一,林書豪如果以中國籍身份加入CBA球隊呢?
眾所週知的,林書豪仍有美國籍。讓他放棄美國籍入中國籍打CBA,這目前看起來不太可能。如果林書豪是以中國籍身份加入CBA,那麼他的身價就有可能達到我前面敘述的那樣,不亞於易建聯或是僅次於易建聯,而易建聯目前CBA的年薪,可能超過1000萬人民幣,也就是150萬美金以上。這也是為什麼他不回NBA的理由,因為他在NBA裡就算有合約,也高不到那去,甚至可能只給底薪合約,那何必留在那裡?
大陸的CBA球隊雖然很希望林書豪入中國籍,但也並不做如此幻想。況且,要真加入中國籍,林書豪所開的條件,勢必也將是天價。孫悅都可以拿年薪700萬人民幣了,我說林書豪要是以本土球員身份拿1500萬年薪,一點都不過份。而入籍所面臨的各種問題,那又另當別論了。
其二,林書豪如果以外援身份加入CBA呢?
但如果是外援身份加入,那就得賭了。因為很多CBA老闆或總經理,甚至是媒體,普遍還是認為一個黑人後衛,在戰鬥力上比黃種人或白人要高,包括體能、速度,更重要的是,他們非常看重進攻爆發力。而林書豪跟CBA這些外援後衛比,他們普遍認為林書豪打球比較穩重,組織能力強而爆發力不足,甚至可能不耐久戰,對位這些黑人後衛並沒有優勢。
如果林書豪去打CBA,由於CBA對外援的薪酬計算是稅後收入,我預期至少年薪也在200萬美金以上,甚至破天荒的達到300萬都不是不可能。而放眼CBA球隊,吃得下這薪資的是有,但基於上述的考慮,他們會認真的考慮林書豪的能力是否達到這個級數。但眼下來看,他們大多數人還是相信黑人後衛。他們普遍認為林書豪是很好的球員,但是CBA這個環境,特別是外援後衛,必須有非常強大的砍分能力,除非是像北京隊這種本土球員位置比較齊全的球隊,比較可以發揮林書豪的特長,要不然林書豪就得要用他不熟悉的方式去比賽,場場要25、30分,甚至40分的砍,這他受得了嗎?這就是為什麼,林書豪若以外援身份加入CBA球隊,反而會產生很多疑問的緣故。當然,如果林書豪只是開個1、200萬的價碼,或許有球隊會想賭,但如果不只呢?
其三,林書豪如果是以台灣球員身份加入CBA呢?
台灣球員目前在大陸CBA尚屬內援,但是依照他們的現行規定,第一次要打CBA的台灣球員,必須經過香港、澳門球員以及大陸的本土球員進行聯合選秀會。我以為這個政策根本就是排台政策,導致今年可能會去CBA或是WCBA的台灣球員,只能跟CBA球隊用偷渡合約,表示在該政策出來以前就已經先行簽約以規避選秀,像劉錚(CBA廣廈隊)、楊雅惠(廣東女籃)、魏于淳(上海女籃),今年只有黃品蓁傻傻的去參加選秀。但若林書豪要以台灣球員身份去打CBA,恐怕會引起一場政策的大戰,甚至可能會使中國籃協把原有的選秀政策推翻,或者另許特例。
林書豪或可能代表台灣打國際賽,但那應該是很以後的事,甚至等不到那時。到時,就算去了CBA,那種價值也已經變低不少,就等同其他去打過NBA的中國球員一樣。而林書豪並不是只有打球一條路可以做,多的是工作在等他。
我個人認為,以眼下來看,林書豪只可能以外援身份打CBA。也許會有球隊一賭他的球技是否可以比拼其他的黑人外援。而歸化為中國籍,手續非常麻煩,且大陸方面,也很難為單一人員開方便之門。現在林書豪是27歲,而當他過了30歲之後,他還是得考慮更多的現實問題。而他的價值,只有在NBA時才能體現出來,而到了CBA,就算一時有人氣,可以引起轟動,但萬一不如人意呢?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我的看法是,與其想以後,不如想當下,林書豪這兩年簽的合約雖然很少,但是考慮到他合約中第二年是球員選項,把在黃蜂隊的本職工作做好了,不愁第二年沒有更好的合約機會,這才比較現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