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NBA樂透秀Jimmer Fredette在近期和HoopsHype講述了他在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hina Basketball Association,CBA)效力的經歷。在訪談期間,他提到時常有其他球員過來詢問他如何才能去CBA打球。
「這實際上經常發生。」 Fredette說道,「通過簡訊、Instagram、推特……有很多人想要知道怎樣才能去到中國。我會盡力幫助他們尋找中國經紀人,因為假如你沒有一名中國經紀人,他們不會和你交流……中國是個好地方,我想這是我所經歷過的最棒的事。」
這讓我們不禁思考:當一名球員想在中國得到一張合約,他們該做些什麼?這些球員需要僱傭一名海外的經紀人幫助他們啟動這個過程嗎?CBA的自由球員簽約過程和NBA又有什麼不同?
HoopsHype向幾名會告訴我們所有細節的經紀人和球員尋求幫助。
在開始討論細節之前,我們需要瞭解CBA的一些基本情況。這個聯盟裡有20支球隊,每支球隊可以簽下兩名外籍球員(也被稱為外援)。
本賽季,有一大串NBA球員出現在這裡,例如Fredette、Donatas Motiejunas、Brandon Bass、Marreese Speights、Jason Thompson和Andrew Nicholson。外援通常情況下都被要求在各自球隊擔任重要的角色,但是聯盟規定兩個外援加起來只能上6節比賽(而且第四節只允許一名外援留在場上)。
在NBA以外的所有聯賽中,中國的球隊會給自由球員最多的薪水,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那麼多知名的球員在這幾年會出現在CBA。比如說,斯蒂芬-馬布里、Tracy McGrady、Gilbert Arenas、Metta WorldPeace和Steve Francis通通都在中國效力過。
「假如你和那些離開NBA的球員交流,你會發現每個球員的第一選擇都是中國。」一名因為要討論敏感信息而要求匿名的經紀人說,「有相當大的一部分離開NBA的球員想要得到中國的簽約。有很多球員能在中國賺到7位數。即便是小合約,金額也相當豐厚,在稅後至少能拿到30萬美金。和其他聯賽相比,賽季長度比較短。歐洲籃球聯賽的長度是9至10個月,CBA則是接近6個或7個月。當CBA賽季結束後,球員可以努力在剩餘的賽季重返NBA。這裡有很多吸引人的理由。」
雖然現在CBA是絕大多數前NBA球員的無腦之選,但標準合約的即將到來和保障性薪資的談判或許會讓一些知名的球員在不久的將來離開中國(我們稍後會談到這一點)。
CBA的球隊能支付多少錢?在過去的夏天,浙江稠州金牛據報導向Dwyane Wade提出了一份三年、價值2500萬美元的合約報價。想到Norris Cole在2016年和山東金星簽訂了一份一年500萬美金的合約,像Dwyane Wade這樣的未來名人堂球員每年能拿到超過800萬就一點都不意外了。
其他的前NBA球員像Donald Sloan(據報導,每年270萬美金的薪水)和Andray Blatche(據報導,每年250萬美金的薪水)在過去幾個賽季也賺到了不少錢,這證明了假如能夠招來一名明星球員——特別是有過NBA履歷的,CBA會奉上一紙大支票。
我們訪談過的每個經紀人都不約而同地談到同一件事:中國球隊喜歡前NBA球員。每年CBA總共會有38名外援,因為有一支球隊——八一火箭附屬於中國軍隊,因此他們沒有外籍球員。
「我處理的和CBA達成合約的球員都有過NBA經驗。」前經紀人Matt Babcock說,「我知道有些得到中國的簽約的球員沒有NBA經歷,但並不常見。(中國)球隊肯定偏愛前NBA球員。」
「CBA球隊幾乎非NBA球員不要。」另外一個經紀人補充道,「在他們看來,‘假如這人在NBA打過,那他肯定很厲害。’他們也懂得如果能用‘NBA’這個詞包裝球員,球迷們肯定會更感興趣。這能幫助他們賣票,或是其他相關的事。我總和球員說,假如他們想在中國得到合約,他們要不然有NBA經歷,要不然就在你現在效力的地方做到無人能敵。」
如果一名球員想要試試水,他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找到一支球隊並和他們談判。
尋找經紀人,開始對話
Pierre Jackson曾經在NBA和歐洲效力,今年是他在中國的第一個賽季。說他的過渡成功完成好像有些保守,因為他現在以場均42.9分在得分榜上領先所有CBA球員。Jackson表示,和CBA球隊談判和他過往在NBA和歐洲的自由球員簽約經歷都有所不同。
「這是我第一次在中國打球,合約的協商有些不同。」Jackson說,「他們並不知道我在這裡具體要做哪些調整,他們提出一個合約金額,然後想看我的感覺如何。我過去在歐洲、發展聯盟或者NBA都簽約過,所以我非常不習慣這樣的過程。我的(美方)經紀人幫我搞定了大部分的事情。當我和NBA球隊簽約,我是最底層的球員之一,所以我竭盡全力融入球隊。這是最大的區別。當你在海外權衡不同選擇的時候,過程是很不一樣的。」
在NBA自由球員簽約過程中,球員們做的決定大部分都是基於像球隊人員配置、總教練、管理層和城市這樣的因素。球員一般都很熟悉NBA,這會提供做決定所要的信息。
然而,這些因素通常是不會主導CBA的談判。大多數在中國簽約的前NBA球員剛開始並不瞭解那些想要他們效力的球隊。Jackson承認在見到(並且谷歌搜索)他的隊友之前,他對他們一無所知,而他現在仍在努力瞭解其他球隊的球員。
「老實說,我還是不太瞭解其他球員,以及每支球隊都有哪些球員效力。」Jackson說,「我還在觀察所有不同球隊。我當時唯一認識的和我對上的球員是Jimmer Fredette。我當時也不認識我們球隊的任何人。」
有些球員會僱傭海外經紀人處理談判,因為他們在這個特別的市場更專業。海外的經紀人熟悉不同的城市、球隊和決策層,他們通常跟聯盟裡的總經理和教頭有聯繫。
例如,Matt Beyer是一名在中國工作的經紀人,曾代表過一堆在CBA效力的球員。有些美方經紀人在球員得到中國的簽約後繼續代表他們的客戶——他們非常依賴翻譯或者球隊中會說英文的人——Beyer表示有一個熟悉某個地區以及該地區的文化的專家會很有幫助。
「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國家,這裡和西方國家有很大的不同。」Beyer說,「語言障礙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有時候,詞不達意。假如你是一個想打進中國市場的經紀人,你可能需要有另外的人和你一起工作,他可以幫助你跟球隊建立聯繫,並且解釋不同的文化語境。」
在球員和新球隊簽約後,Beyer也會處理美方經紀人處理不了的日常事務,因為他們的距離太遠了。並不是所有的海外經紀人在簽約完成過後還會參與這些事務,但是Beyer非常自豪自己是一個「事事親為」並且能幫助球員適應的人。
「一旦簽約完成,(海外經紀人)確定一切順利執行——(確保)及時打款、解決爭端,在這些事過後,」Beyer解釋道,「我們會承擔大量並不在美國經紀人職責範圍內的管理上的責任——像是安頓好居住環境、準備球員們喜歡的食物——這是很多球員到一個新國家所會遇到的問題——只管確保滿足他們場下的所有需求。」
Beyer強調球員們在考慮來CBA之前需要做好功課,特別是那些沒有一個中國經紀人帶他們遠離想要利用他們的信息缺乏的球隊的球員。
「我會提前告訴每個球員他們將會遇到的事情。」Beyer建議道,「查查各家球隊和它們的歷史,問一下其他人(他們的經驗)。他們多久更換一次外籍球員?如果你受傷,他們會如何應對?如果你缺席兩到三場比賽,球隊會裁掉你還會對你表示支持認同?誰在執教?誰主管球隊?他們過去有過哪幾名外籍球員?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所以你要做好功課。」
「假如你在NBA,不論身處哪支球隊,你都會被照料得很好。如果你加入密爾瓦基公鹿,你不會過得不好。不會說只有身在洛杉磯湖人,才能被照料得很好。整體來說,NBA都有一個公認的標準!但在中國卻不是這樣,每傢球隊的專業水準都不一樣。我們需要有一個整體的標準,有一個公平的環境。」
有時候,由於語言障礙,美方經紀人也會和中國經紀人合作,讓本土的經紀人處理和CBA球隊談判的各種事務。每當前經紀人Babcock的僱主接近和中國球隊達成協議時,他都會這樣做。
「他們會向球隊推薦我的僱主。當有球隊對我的僱主有興趣的時候,他們會為我們翻譯,以及在整個談判過程中充當一個中間人的角色。」Babcock說道,「我們在NBA商議合約的時候,我會和球隊直接溝通。但是在中國,由於語言障礙,我非常依賴我的合作夥伴。」
2014年,Babcock和他的合作夥伴幫助前洛杉磯快艇中鋒Miroslav Radulica和山東金獅簽訂了一份價值不菲的合約。最終敲定合約過後,Babcock非常感謝中國的經紀人幫助他完成最後複雜難懂的簽約過程。
「首先,為了使合約完全生效,Miroslav和我需要簽訂一份合約,並且需要在每一頁上印上我們的指紋。」Babcock說,「然後,由很多成員構成的球隊全體擁有者也這麼做。在幾天過後,我就會收到一份完全生效的合約。合約頁上全都被紅色的指紋覆蓋了!」
然而,有一些經紀人喜歡單打獨鬥。一位匿名的經紀人解釋道他會自己處理談判,而翻譯或者球隊中會英語的工作人員從旁幫助他。他表示現在大多數籃球從業者都會講英文,所以他並沒有碰到很多麻煩。
「我注意到近幾年來似乎每一個人都會說英文。」這位經紀人說道,「假如(總經理)不會說英文,球隊中往往有其他人會說。我並不是在XJB說,這裡真的很多人會說英語!一份中國的合約有50頁那麼多,因為是同時用中文和英文書寫而成。我們有一條條款是說,合約英文的部分的重要性高於中文部分。假如發生爭端,優先參考英文部分。」
Beyer表示有一些球隊堅持中文部分的重要性高於英文部分。他說因為有一些惡劣的經紀人會篡改英文部分,進而欺騙他人。不過,大多數的球隊和經紀人都是有職業操守的,不論合約條款如何,他們都會確保表述一致。
在中國,幾乎每一份合約都不可避免地加入了一些刺激性獎勵和保護性條款。
獎勵與特權
中國的球隊喜歡在合約當中加入基於球員表現的獎勵。
「很多中國的球員和教練的合約中都有針對單場勝利的獎勵——客場勝利通常有更多的獎金,因為在客場更難取勝。」Beyer說,「除此之外,還有破球隊紀錄的獎金和進入季後賽、四分之一決賽、準決賽、總冠軍賽和奪冠的獎金。有一些沒什麼希望進入季後賽的球隊則不會在合約中嵌入激勵性獎金。」
「有些球隊會有基於個人表現的獎金,但是也存在著理念上的分歧:有一些球隊會派出這樣的獎金,但也有另一些球隊不想外籍球員增加太多出手,不想他們太努力拿分。這取決於球隊。通常來說,只有取得比賽勝利,球員才能拿到基於個人表現的獎金。如果你拿了50分還輸球,你不會拿到獎金。除此之外,還有為聯賽MVP和總冠軍賽MVP準備的獎金,但這比較少見。」
在合約談判過程中,每一項激勵性條款都會被討論,這是基於球員和他們的實力。球隊不想讓這些獎金只是鼓勵球員關注自己的數據而忽略了團隊的勝利。而球員想要切實可行的獎勵,這樣才能拿到額外的收入。
中鋒可能因為場均籃板和火鍋達到一定數量,以及進攻犯規總數限定在一個範圍而收穫獎金。球隊傾向於制定這樣的規定,因為內線球員是被鼓勵幹髒活累活的。中鋒也可能會認同,因為這樣能賺到更多的錢,而且他們越努力,獎金就越多。
「這種激勵在中國的合約中非常常見。在一些NBA合約裡也會有這樣的獎勵,但是並不多見。」Babcock說,「在球員合約中沒有一個獎勵的標準,所以這全都是可以協商的。獎勵的確定需要經紀人和球隊的一致通過,而它們的內容是取決於球員,以及該名球員所能達成的現實期望。」
「有些球員可以說得上是相當痴迷這些獎金。」一名經紀人告訴HoopsHype,「我覺得這也說得通。我們假設一名球員賺100萬美金,而每當他搶下一個進攻籃板,他的球隊就額外支付200美金,有些球隊就是這樣設計獎金結構的。如果他打了40場比賽,每場比賽搶5個進攻籃板,他就能額外賺多4萬美金。球員們真的很喜歡。」
這名經紀人補充道,很少球隊會因為球員場均拿到一定的分數而提供獎金,或者換句話說,很少球隊會為領先得分榜發獎金。這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想鼓勵球員濫投,不想轉移他們對團隊勝利的注意力。
Pierre Jackson表示在激戰正酣的過程中,他不會想著特定的獎勵,而是集中注意力全力以赴。這就是說,他也確實認同獎勵。
「我的合約中有很多刺激性獎勵,但我想每個外籍球員都是這樣吧。」Pierre說,「你需要確保你自己馬力全開。我們肩負著很多任務;很多比賽得靠我們。他們把這些東西加在合約裡就是為了給你一些額外的動力,讓你全力以赴。我不會放太多注意力在獎金上,因為我肩負重任,我會不顧一切取得勝利。但是這些激勵確實有加成,特別是我這種有家室的人,賺一分是一分!」
顯然,Aaron Jackson是少數幾個沒有在合約中包含太多基於數據的獎勵的球員之一,但他的經紀人卻為他爭取了一些特權。這是CBA球隊為球員營造舒適感所做的非常大的努力。
「總體來說,球員簽約海外有一個最大的好處是,他們所有的費用都能報帳。」Babcock解釋道,「住房、交通、親友們的額外機票,另外常常還有食物。再說一遍,這些通通都是可以商量的。」
大多數外籍球員在合約中都擁有這些特權,球隊願意為這些外援支付他們的所有費用。
「美國球員在賽季中通常住在五星級酒店,球隊會支付費用。」一名經紀人說道,「球隊通常會為他們配一個司機載他們去想去的地方。這非常普遍。這名司機往往也是翻譯,他們有點像可以幫助球員的萬事通。這些司機基本上就是球員的私人助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接送球員,但他們常常也做別的事。他們會給球員準備額外的機票,所以球員的家屬可以隨時來訪。而且如果家屬過來,球隊會為他們支付另一間酒店房間的錢。在NBA,球隊可不會為一個球員支付五張機票的錢,讓他們的家屬飛到邁阿密陪著他。但是在中國,這一直在發生。這就像百分之百會在中國發生的事。」
至於飲食,球隊在訓練館配有廚師,為球員準備早、中、晚餐——一律免費。除此以外,根據一名經紀人的說法,有一些球隊會給外籍球員一個月1500美金的外出就餐補貼。
Pierre Jackson曾為達拉斯獨行俠、費內巴切和特拉維夫馬卡比效力,而Aaron ackson曾為休士頓火箭和莫斯科中央陸軍效力。換言之,這不是他們第一次體驗到奢侈的生活方式。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對球隊對他們的優待感到震驚。
「他們真的非常照顧我們,他們竭盡所能。」Pierre說,「而且當你表現非常好的時候,他們會對你更好一點(笑了笑)。這些方面目前為止都很不錯。」
「你有免費的住房,全年都有司機接送,這個標準——很接近NBA——在比賽或者訓練後都配有廚師。」Aaron說道,「我曾聽聞很多球員在海外過得很辛苦,有些甚至像噩夢,而我真的非常幸運。」
對了,經紀人也有一些特殊待遇。
「在拉杜利察和山東金獅最終敲定合約後,球隊立馬就支付了經紀人所有的佣金。」Babcock說,「他們問都沒有問,就支付了合約中10%的金額。」
中國不是為所有人準備的
對球員來說,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是外援的流動率非常大。球隊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對一名外籍球員的評估。每當你聽到一名美國球員和中國球隊接近達成合約的時候,就意味著有一名外援即將被替換。
雖然CBA只能同時擁有38名外援,但是每個賽季簽約的美國球員就接近60到70名,因為如果他們沒能打出身價或者達不到球隊的預期,球隊就會很快替換掉他們。
「現在打了16輪比賽,總共已經有11支球隊更換了16名外援,其中只有三分之一是涉及傷病的。」Beyer說,「這說明球隊更換外援的速度之快。」
Al Jefferson、Trevor Booker、Chris McCollough、Russ Smith和Adreian Payne以及其他前NBA球員到本賽季目前為止都被替換了。
當Jefferson在夏天放棄選擇繼續征戰NBA而決定加盟新疆飛虎時,造成了不小的轟動。僅僅只是過了10場比賽,球隊就裁掉了「Big Al」(用Nick Minnerath替換),因為這名33歲的老將場均只能貢獻15.1分和7.5個籃板。
像Jefferson這樣曾入選過NBA最佳陣容的球員都只有10場比賽證明自己——在打了915場NBA比賽過後——想像一下那些不知名的球員假如賽季初段表現掙扎會有多麼焦慮(同時還得適應新的國家、聯賽和生活方式)。
還記得2016年的Norris Cole和他的那份與山東隊簽訂的價值500萬美金的合約嗎?在九場比賽過後,由於球隊覺得他沒有打出身價就把他裁掉了。他們簽下了AJ Price替代他,在三個月過後,Cole和奧克拉荷馬雷霆簽約。沒錯,假如球隊覺得他們賺得太多或者沒能帶領球隊,CBA隊伍毫無疑問也會裁掉NBA級別的球員。
「你必須要保證打得非常好,否則你可能會被甩掉。」Fredette承認事實如此。
這表明了CBA合約的競爭有多激烈。即便是一名身名顯赫的球員成功簽訂了合約,也不保證他們能打很長時間。
很多希望進入NBA的球員把中國的合約當作「備選計畫」,搞得好像加入YMCA[注]球隊一樣那麼容易。請記住,如果沒有NBA經歷,想要進入CBA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註:基督教青年會(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簡稱Y.M.C.A.,1844年6月6日由英國商人喬治威廉創立於英國倫敦,希望通過堅定信仰和推動社會服務活動來改善青年人精神生活和社會文化環境,現已蓬勃發展於世界各地,在約110個國家有青年會組織,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引述自百度百科。
「一大批球員壓根沒機會得到中國的合約;這就是現實。」一名經紀人說,「當球隊有足夠的錢,當他們有能力開出7位數的合約,他們就有一大堆選擇,他們有資本挑剔。很多人認為他們有能力在中國打球,但是事實並不如此。」
有經紀人指出,更糟糕的是,當球員在賽季初段被中國球隊裁員,他們很難馬上找到另外的機會。他們是處在賽季中段的自由球員,大多數球隊都不會再做調整,也沒有充足的經費。此外,他們在中國掙扎的表現以及在賽季初段的被裁或許會讓一些球隊決策層望而卻步。
這對外籍球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即便是剛開始表現強勢,假如後來漸漸萎靡也有失業的隱患。
「我喜歡把中國稱為‘狂野的籃球西區世界’。老鐵,這真的很瘋狂。」一名經紀人說,「假如你是美國人,你必須打出怪物般的數據,不然就會被換。有些在中國打出的數據簡直驚為天人。我到過CBA現場,看比賽很有趣,因為比賽節奏非常的快,有大量的三分投射,而防守壓力並不大。Darius Adams在中國是最頂尖的得分手之一,他上賽季場均投射14.7個三分球!有一場比賽他出手了24記三分!這在那裡稀疏平常。中國對球員來說是一個有錢賺而且很不錯的地方,但是這裡也很混亂。」
「這些球員承擔了很重的壓力。每個賽季,我們都能看到很多前NBA球員來到中國,然後表現掙扎,最終被裁。有相當部分現在效力NBA的球員在中國表現得不是很好,因為人們想要你打出誇張的數據以及某種盛行的特定的球風。你需要有投籃能力。大多數NBA的「黏合劑」型球員和出色的防守者在CBA沒辦法打很久。」
經紀人相信這賽季外籍球員會相繼地出走,因為中國最近的無保障和部分保障的合約變得越來越多。他們認為,假如球隊要支付每一個被裁的球員全部保障的薪水,他們就不會頻繁地裁掉外援,直到最近情況都是如此。
有什麼改變呢?CBA為球員引入了標準合約,這讓球隊開始商討合約中的保障金額的大小。
「從今年開始,中國的標準合約將會開始生效。」一名經紀人說,「在標準合約中,合約的各項規定的要求基本上是空白。標準合約讓球隊更容易和球員簽訂非保障合約。在過去,中國幾乎所有的合約都是全額保障的。當你聽到一名球員在中國被裁——這經常發生——這名球員還是有資格拿到所有的錢。現在,越來越多的球員在中國簽下了無保障或者部分保障的合約。這意味假如一名球員沒能打出驚人的數據,他們可能拿不到錢。」
「最後說一句,假如能來,我想頂尖的球員會來中國。」Beyer說道,「如果球隊想要這些球員,也能付得起薪水,簽訂保障性合約能讓球員感覺更安心。假如無論如何都只能簽下非保障合約,那我認為整個市場的天賦水平會下降。」
原文來源:hoopshype – Alex Kennedy
譯文來源:如何在CBA找到一席之地? – 撈奇仔LOKI @虎撲翻譯團
譯者專欄:https://my.hupu.com/107981913163373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