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季中段,市場開啟之後,讓我們審視一下每支球隊的近況吧
一.印第安納溜馬——要給Turner多點耐心:
1.基礎數據:
分割槽排名:5;進攻效率排名:12;防守效率排名:6
2.攻防四要素:
有效命中率:13;失誤率:6;進攻籃板率:23;罰球投籃比:28
限制對手有效命中率:4;造失誤:16;籃板保護:13;控制犯規:13
3.球隊RPM(顏色越靠近綠色表示總RPM越高,只記錄出場十場以上的球員)
印第安納溜馬隊的陣容多多少少也有一些籃網式的頭重腳輕,但這也不是管理層的錯。在球隊第一進攻核心和外線防守第一人Oladipo缺席後,管理層必須得找人填上他25%-30%的回合佔有率和作為後衛發起擋拆的陣地戰職能以開發進攻,因此勢必會把補強的薪資空間砸在後衛線上。
從RPM的角度看,Brogdon RPM隊內第一,每場打31分鐘;阿隆-霍勒迪RPM隊內第四,每場打22分鐘;而T. J. McConnell 是全隊最後一個RPM為正值的球員,每場打18分鐘,他們三人加上每場打30分鐘RPM同樣在水平線上的蘭姆一道瓜分了後衛線上的所有時間,而內線的窘迫和後衛線上富餘完全相反——薩博尼斯具備隊內最高的真實正負值,然後球隊剩下的三名內線輪換喜提倒數第一第二第三。
在簡評籃網的時候我們就已經下過定論,後衛不是側翼,你可以在擁有一堆側翼的情況下都擺上來,但你沒辦法在擁有一堆後衛時讓他們一口氣同時上場,在Oladipo回歸之後,這個問題會更加嚴重。
溜馬除了黑白雙塔之外缺乏一個夠分量第三內線,是一個在休賽季就人盡皆知的問題,但沒想到開賽之後居然連Myles Turner這個濃眉大眼的都叛變了革命,最終造成了球隊的一號內線真實正負值聯盟第十六,球隊的二號內線真實正負值聯盟第二百六的奇妙景象。
很顯然,Turner的問題在於對於新角色的適應。在薩博尼斯崛起前和賽迪斯楊搭檔了三年先發內線組合的Turner一直在進攻端扮演著五號位終端的身份,而如今楊被交易,小薩崛起,Turner的位置和進攻端職能從五號位變成了替小薩拉空禁區,實際上的空間四號位。
因為薩博尼斯在進攻端的參與能力極高,在內線的小球和掩護資源向小薩傾斜之後,Turner參與掩護和終結的機會都隨著減少,更多的變成了傳導球的過渡者和定點射手,而Turner顯然不太適應。這也導致了他成為了開賽至今溜馬流言最多的球員——一個依然具備很高價值但暫時狀態不佳的年輕球員,向來是各類交易蠢動的高發地帶。
但如果非要下個結論的話,溜馬應該對Turner保有足夠的耐心,並且不該嘗試把他放上貨架。
理由非常簡單,薩博尼斯肯定是正在崛起中,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溜馬球隊內線核心的球員,而他的技能包:
能掩護終結、能高位策應、可以背框打一打錯位,但射程很爛——你會希望他的四號位搭檔有射程;
體型白胖,可以當肉盾,頂防好,籃板保護不錯,但橫移一般導致防擋拆和換防後衛都普普通通,護框也就那樣——你會希望他的四號位搭檔能幹一些髒活累活,幫他補位,幫他接管擋拆擦屁股。
這不就是Turner嗎……事實上,我前段日子和一位水平極高,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溜馬球迷圈馬儒先生討論這個問題時,他的回答就是「最強之人已在陣中。」
不要交易Turner,除非對面拿出了Anthony Davis。
不過,溜馬管理層還是會希望奧迪能儘快把復出提上日程,以便通過觀察這位全明星後衛的恢復情況,對有些冗餘的後衛線進行一次陣容上的調整,假如Oladipo能恢復到18賽季的八成,那的確應該試著用蘭姆、霍勒迪、以及麥康奈爾中的一個或幾個交換一個前場球員了。
二.費城76人——老生常談的一切
1.基礎數據:
分割槽排名:6;進攻效率排名:15;防守效率排名:7
2.攻防四要素:
有效命中率:8;失誤率:26;進攻籃板率:9;罰球投籃比:20
限制對手有效命中率:12;造失誤:14;籃板保護:1;控制犯規:22
3.球隊RPM(顏色越靠近綠色表示總RPM越高,只記錄出場十場以上的球員)
76人這兩年是真把我看累了,導致我現在特別排斥寫有關他們的球評。這不是因為我對他們有什麼偏見或者不喜歡看他們打球,純粹是因為這個隊特點鮮明到所有問題是個人都能看出來八成,並且連著幾年毫無變化,實在沒什麼想進一步討論的慾望和新鮮感。
同時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因為我還蠻喜歡76人的所以關注的多一點:
當這隻天賦滿滿被寄予厚望,休賽季也算大動干戈的球隊在東區暫時排名第六落在失去了倫納德的暴龍和Oladipo還沒回歸的溜馬後面時;在每一個小球傳切的回合因為恩比德西蒙斯射術不精以及球隊缺乏射手而終結在相同的失誤面前時,76人的球迷群體和球員似乎都散發著一股「成婚二十年我不想再和你啪啪啪了」的厭倦感和激情缺失的氣質。
年輕——充滿天賦——連續幾年沒有突破且每年的問題都一樣——球員失去新鮮感——習以為常激情流失——GG。我見過太多本可以偉大的球隊和組合經歷過上述過程了,希望76人不在此列。
76人的建隊想法是一個非常奇妙的嘗試,他們的兩個新星在現階段本來就不太相容,一個是缺乏持球投能力的控球手,需要內線拉空禁區;一個是大體型的中鋒巨魔,需要外線提供空間。在新星不相容球隊已經看著十分堵塞的情況下,管理層毅然決然的送走了雷迪克,把陣容再次「大」化,引來了霍福德和理查德森。
他們就是不要空間、不要效率、不要舒服的空切和持球擋拆,就是要大,就是要硬,就是要懟,就是要在進攻時代立足於防守和籃板,你不能不說這是一個讓人興奮和好奇的想法,只是現在看來並不是十分成功。
76人隊內進攻正負值是正值的人是誰呢?是麥克史考特、是詹姆斯恩尼斯、是凱爾奧奎因、是西蒙斯和霍福德,排除掉每場只打9分鐘的奧奎因,那三個替補憑什麼可以壓過恩比德哈里斯和理查德森成為進攻正負值為正的球員?——就是因為他們是射手和擋拆手。這個球隊就是立竿見影的這麼缺這類球員。
另一個讓76人發揮不如預期的原因在於相對優勢,76人是走體型淹沒對面的懟懟流,這沒問題,恩比德是巨魔,霍福德在四號位上硬的一批,西蒙斯難以對位,哈里斯和理查德森的SIZE也不小,但是,在東區,你能把這個體型優勢發揮在誰的身上呢?
公鹿?——字母哥+大Lopez;暴龍?——Siakam+小Gasol;溜馬?——小薩+Turner雙塔;打起來對位上的優勢最大的,到頭來只有塞爾提克。
東區的體型軍備競賽太恐怖了,大家都在堆頭上有犄角的麒麟兒,就讓76人在對位上的起步優勢沒那麼大。而當起步優勢沒那麼大之後,你是不會因為大體型球員的人人多而獲得優勢的。人家小Gasol+西亞卡姆往禁區一杵,你沒有射手把協防拉出禁區時,一個恩比德+四個沒投籃的小矮子還是一個恩比德+四個西蒙斯,對於禁區的攻框壓力是接近的,因為反正你進不去。
所以嘍,同樣是打體型的懟懟流巨怪,0-3尺的出手頻率和命中率,湖人排第三和第二;76人命中率排第五,但出手頻率聯盟第十九,在本賽季的騎士下面,而他們是一個建隊想法在體型和錯位優勢上的球隊,這不能不說是理念上的偏差。
當然了,他們的防守和籃板做的不錯,他們的現況也不能算差,但這不該是他們的目標,對於76人,我沒有更多要說的了。
文章來源: 虎撲社群
原始連結:https://bbs.hupu.com/31426565.html